城市文學節擴闊年青人創作空間

陳倩茹

 

literary_x.jpg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主辦的第四屆城市文學節於4月24日至27日在港澳兩地舉行。今年的文學節以「歲月光影」為主題,除有多位海內外名家在座談會和工作坊與出席人士分享文學創作心得和體驗外,年青人亦積極參與其中,透過不同項目擴闊創作空間。

開幕禮於4月24日在城大校園舉行,出席的嘉賓包括毛尖女士王渝女士林沛理先生張大春先生陳子善先生章詒和女士陳義芝先生廖偉棠先生劉紹銘教授鄭愁予教授。城大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吳志良博士擔任主禮嘉賓。

鄭培凱教授指出文學節今年新增的「文化與藝術評論」項目十分有意義。「香港一向較少有客觀和中肯的文化與藝術評論,我希望透過引入這個項目培育更多年青人參與這方面的創作,促進香港的文化與藝術評論發展,」鄭培凱教授說。

吳博士表示,城市文學節既拉近了港澳青年及兩個城市的關係,也促進了港澳的文學創作及文化發展。座談會上各嘉賓則分享了他們的寫作經驗及對港澳青年在寫作方面的期望。

今年大會於「文化與藝術評論」分組交流會中,邀請了內地廣受歡迎的著名文化評論家毛尖女士、香港文化評論人林沛理先生及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兼著名導演譚家明先生擔任主講嘉賓,加深本地年青人對文化及藝術的認知。

林沛理先生指出,香港整個社會對文化評論的概念較為薄弱,建議大家可以先嘗試撰寫電影評論,因為電影一方面是藝術創作,同時亦可從中了解社會的現況。他表示大家只要多從文化角度分析事物及引入個人的體驗,便可寫好評論。

譚家明先生認為無論是拍電影或寫評論都是創作,知性與感性的平衡十分重要。他指出一篇優秀的評論需要有遠大的視野、敏銳的觸覺及真誠的態度,最重要是可以啟發讀者思考和想像。

毛尖女士表示,撰寫電影評論前會認真地大量搜集資料,以便她看完電影後可立即下筆。她認為香港電影的身份愈來愈模糊,期望香港電影能注重表達本土文化,讓觀眾更了解社會現況。

鑒於時下青少年對漫畫很感興趣,大會特別新增「看漫畫寫故事」工作坊,讓年青人學習說故事的寫作技巧。大會以跨媒體藝術家榮念曾先生的四格或九格漫畫作藍本,刺激工作坊參加者的創作靈感,例如將漫畫重新排序,然後嘗試創作具自我風格的短篇故事,並與工作坊的主講嘉賓即時交流。

經濟及金融系三年級學生陳醒凡參加了工作坊。當他看到大會提供的漫畫時,都需要花一些時間整理及思考。「這些漫畫看似沒有關係,但經細心組織後,便發覺它正好提供了說故事的框架。經過這次練習,我明白寫作時要好好掌握文章的組織和結構,才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文章傳達的信息,」陳醒凡說。另一名參加工作坊的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一年級生郭大維指出,他從中明白到寫作要注意文章的起承轉合,也要給讀者留有思考空間。

多位文學名家今次匯聚香江,除了出席文學節活動外,更擔任文學節另一重點活動──「城市文學獎」的評審,評審結果將於5月公佈。

城市文學節由城大文康委員會、中國文化中心及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主辦,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澳門基金會合辦,並獲何鴻毅家族基金特別贊助。何鴻毅家族基金已連續三年贊助城市文學節。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