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ing Principles

學術管治的基本原則

郭位校⻑⾃從2008年入職城⼤以來,⼀直倡導政(治)教(育)分離,以確保城⼤能夠完全體現其學術使命,多元共融,引領世界。

任何外部⼈⼠不應⼲擾⼤學的學術管治;保持政治中立可以確保維持學術⾃由和⼤學⾃主。教學、研究及知識傳播是⼤學的重⼼,學⽣、教職員及校友都不應利⽤城⼤宣揚其個⼈政治觀點或謀⼀⼰之利。為持續鞏固研究和專業教育⽅⾯的國際優勢,城⼤⽮志恪守中立和⾃主原則的教研環境,⽀持以遵紀守法的基礎從事理性討論,秉持相互尊重、合作的精神包容各種觀點。學術⾃由和⼤學⾃主是⼤學的核⼼價值,必須得到尊重。

政教分離是學術⾃由和⼤學⾃主的根本。

(教務會於2022年3⽉15⽇舉⾏的第123次會議上通過以上原則)

Support from governance bodies

大學管治機構的支持

校長及其內閣與大學的管治機構有穩固的共識。校董會主席與校長保持密切溝通,對於社會運動和疫情期間的相關校務事宜瞭如指掌,就按大學基本原則採取的措施表示支持,其中包括社會運動期間校方決定會見個別學生 ,進行具實質意義的溝通,而非與學生群體公開會面,以減低會面遭到把持、演變成伴隨言語甚至身體暴力的政治宣傳舞台之風險。這類公開會面往往由校外人士主導,他們的政治目的和動機與教學無關。校董會行政委員會完全認同並重申大學應保持政治中立;對大學秉持言論自由和互相尊重的原則,促進以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方式表達意見表示贊同。校董會主席高度讚揚校長及其團隊在這一困難時期所作的貢獻和努力。

此外,大學顧問委員會和行政委員會全力支持大學採取的保安及相關措施,以確保校園和學生宿舍內每個人的安全。

ERU responds to social unrest and pandemic

緊急事故應變小組回應社會動盪及疫情

從2019年6月開始的社會動盪,到2020年1月以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情況十分嚴峻,為我們身處的城市和社區帶來挑戰。

在校長領導下,大學管理層作出多項困難而及時的決定,為保障城大整體利益提前做好準備。例如,副校長(學生事務)和副校長(行政)獲授命在2019年8月成立緊急事故應變小組,與各部門緊密合作應對危機,並在必要時提供及時、適切支援。小組至少每天召開一次會議,討論緊急事宜。儘管校長去年年底身體抱恙,工作安排緊密,仍盡力抽空出席小組會議。

截至2020年6月5日,緊急事故應變小組已就與大學社群攸關的一系列議題發佈了90則大學公告,內容包括在社會動盪和疫症爆發期間大學為教職員和學生提供的支援、校園安全及特別工作安排等。

此外,緊急事故應變小組於2019年10月撰寫了一份特別報告《提問與回應》,詳列小組透過多次會面及書面形式,收集來自個別學生和組織的過千條問題,以及大學作出的完整回應和聲明。

Communications with faculty and staff

與教職員溝通

致力確保公開與問責,對大學成為世界領先學府至關重要。校長珍視聆聽校內各方意見的機會,並定期與教職員會面,討論共同關注的問題。從2019年到2021年,校長及管理層與教職員舉行了60次會議,會見了1,800多名不同學院和大部分行政部門的教職員。校長在會議上向教職員介紹大學的最新發展,並聆聽大家對所關注問題的提議。

除與職員作面對面交流外,校長自2011年起,每月均會撰寫簡訊與教職員溝通,截至2021年11月合共發表了95期《校長簡訊》。簡訊有助傳達校長對大學事務的觀點,並成為同事了解重要事項的有效平台。校長還會在必要時透過電郵或其他方式與同事和學生溝通。2020年,校長曾於2月4日就實施特別防疫措施向教職員及學生發信;又於4月17日,就社會動盪及疫情對大學運作及財政造成的影響發信通知同事。

Communications with students

與學生溝通

校方透過各種有效溝通渠道,了解及跟進學生的關注事項。自2019年8月以來,校長定期與不同學生會晤了八次,當中包括學生會幹事,就大學政策交流意見;又到校園各處及學生宿舍與教職員及學生見面,藉以獲得第一手資訊。校方因應學生會要求,沒有公開有關會面。於社會動盪期間,每當有報道指城大學生受傷或被捕,校長均在得到學生同意後親自與他們或其家人聯繫,以提供適切支援。自2019年6月,校長致電特首辦公室至少4次,反映校方對事態的關注;學生會幹事也知悉這一事實。

大學尊重學生團體的自主,並鼓勵持不同意見者作理性討論。粗言穢語或政治宣傳只會分化城大社群,阻礙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Communications with alumni

與校友溝通

在社會動盪及疫情爆發期間,校方透過多種途徑與校友保持聯繫,申述大學堅守政治中立、言論自由和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則;大學如何應對各項挑戰;以及緊急事故應變小組的繁重工作。校方特別安排電子通訊,包括大學聲明、校長電子通訊和校友聊天群組,與校友及校友團體保持溝通。大學管理層也曾與校友代表(包括城賢匯及城大評議會成員)溝通,申述大學的基本原則,並聆聽他們的回應及不同看法。

Moving forward

展望

畢業生就業能力

2019年6月開始的社會動盪和近來的疫情,無疑為全球經濟和就業市場帶來空前嚴重的衝擊。在社會經濟波動不定的環境下,畢業生在規劃職業生涯和求職時面對更大困難。為此,城大迅速成立了專責工作小組,由副校長(學生事務)帶領,並注入額外資金及校長與各副校長的捐款,協調大學多項就業支援計劃,以增加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大學已調撥大量額外資源,在多個範疇支援學生,包括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專業職業指導;加強與僱主的聯繫,發放最新職位空缺信息;並與各行各業的僱主和校友合作,推出職業發展計劃。同時,學生發展處的事業及領袖策劃中心正與各學術部門、商學院職業發展服務處及工學院合作教學中心緊密合作,推出一系列工作坊、招聘講座和其他特別項目,以提升畢業生就業機會。

持續推行教研合一

城大致力提供卓越的專業教育和從事優質轉化研究,以促進社會發展,締造更美好的未來。大學將開設更具挑戰性的課程,把問題為本的學習和研究元素結合,繼續加強教學與研究的聯繫,使學生能夠突破常規以有創意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教學與研究密不可分,而尖端研究能啟發學生學習。結合研究元素的全方位學習經驗可讓學生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大學將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嘗試從研究角度解決問題,並有大量機會參與由教師領導的開創性研究項目。

鞏固學術標準

我們將改革本科生學位評級制度,以解決現行制度下日益普遍的學位評級膨脹問題,及更好地反映優秀學生的能力。我們將革新一級、二級和三級榮譽的學位制度,改為對最佳的15%畢業生(根據畢業積點的排名)作以下認可:

學位榮譽:
•    summa cum laude(卓越):最佳的2%
•    magna cum laude(優異):次佳的5%
•    cum laude(優良):再次佳的8%

新制度已於2020年6月2日獲大學教務會表決通過,將提升學位評級制度的參考價值。新制度將適用於自2020/21學年及以後入學的本科生。與此同時,學士學位課程的最低畢業積點將訂為2.0分,符合國際主流標準。

新制度經參考美國大學採用的類似制度而制訂,有助消除傳統上將畢業生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等帶有「次等級」歧視性質的隱喻。

城大的新學位榮譽制度帶領香港和亞洲高等教育界向前邁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