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市民認為教育制度對香港可持續發展最重要

梁子儀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管理科學系聯同香港加拿大商會進行的調查發現,香港市民過去三年均認為教育制度對改善生活質素最為重要。

c-Graph_b.jpg

自2003年起,城大商學院轄下的管理科學系每年編訂「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了解公眾對關乎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優先處理問題的重視程度和社區表現。2005年度的調查在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期間進行,結果顯示市民認為教育仍然是最重要的,其次為健康與衛生、環境保護。

受訪者普遍認為在教育這個範疇中,重整教育制度(26%)和教學質素(25%)最值得關注。

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曹國輝博士指出,過去數年香港的教育制度面臨重大的改革,令市民愈來愈意識到教育對生活質素的影響。他說:「縮班、殺校、英語教師的語文基準都是近年的熱門話題,並引起了公眾關注教育改革的成效和教師的質素。」

城大的研究小組透過電話隨機訪問了2,067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邀請他們以1至10分對教育、經濟、人權等十大優先處理問題的重要性及社區表現給予評分,分數愈高表示愈重要及愈滿意。他們對香港在教育的表現評分只有5.6,滿意程度在十個範疇中排第八。

2005年的「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是102.5,與2003年的100分底線相若,反映市民認為香港在十大優先處理問題上只有輕微進展。(2004年的指數為102.8。)

2005年十大優先處理問題的重要性依次為:教育制度、健康與衛生、環境保護、健全的經濟、關心員工的良心僱主、城市規劃、人口政策、社區精神與市民福祉、與內地融合、公民自由與人權。

市民最滿意香港在健康與衛生的表現(2005年平均值為6.2),並連續兩年認為這是僅次於教育的優先處理問題(2005年平均值為8.2;2004年平均值為8.3)。他們認為公眾地方的清潔(40%)和個人衛生(26%)最重要。

雖然過去兩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十大優先處理問題中排第三,但市民對香港在環保的表現之滿意程度卻明顯下跌,由2004年的第五位下降至第九位,其中51%的市民認為清新的空氣有助改善本港環境質素。曹博士指出:「這顯示市民比以往更意識到日趨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在公佈調查結果的早餐會上,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大使陳方安生女士表示,可持續發展取決於政府和各方的通力合作。她說:「我們必須攜手合作,衝破傳統界限和障礙,捨棄一己之私,共同努力為下一代創造一個美好的香港。」

早餐會的其他講者還包括香港加拿大商會趙柯安娜女士耶魯大學環境法律及政策中心主任Dan Esty先生及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潘樂陶先生,他們分別探討該指數的重要性,並比較香港與世界其他城市在可持續發展的表現。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