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定位開拓前路──校長談城大的展望

 

在9月23日的擴大管理議會上,校長向50多位與會的教學及行政部門主管,花了近個半小時談論他對城大現在以及未來數年所面臨的挑戰的一些看法。

 

優勢與弱點
校長首先從大學的優劣形勢分析入手,打開話匣。他說城大擁有一群以多位國際知名學者為首的優秀員工,努力不懈,於短短18年內取得多項驕人的成就。城大位處香港的心臟地帶,而香港又是中國與世界交通往來的樞紐。這些都是城大的優勢。

 

不過,校長亦坦言,城大備受形象問題的困擾:我們的真正實力及對香港的貢獻,遠遠超過在社會上得到的認同。另外,大學現有的學術優勢與收生成績出現錯配的現象。他說城大某些學院,教學人員實力優厚,資源充足,但在收生質素上卻不及其他學院般理想。張校長所指的學生質素,主要是他們的公開考試成績。他認為大學需要致力解決收生質素的問題。

 

未來的挑戰
放眼未來五年,校長認為大學資源緊絀將是最棘手的問題。政府原來的計劃是在五至六年內,逐步將高級專業學院開辦的資助副學士課程轉為自資營運課程。但張校長最近得悉,政府準備將此段過渡期縮減至三年,那亦即是說,部分副學士課程將於2005-06年度開始轉為自資營運,這對大學的整體財政將帶來重大的影響。(目前,政府對副學士課程的資助,約佔城大整體撥款的三分一。)另外,城大與其他大專院校一樣,備受需要提高來自非政府資助收入比重的壓力,這不獨限於持續教育的範疇,更伸展至修課式的深造課程上(深造文憑及碩士課程),而大學亦須盡力將研究成果商品化。

 

香港與城大的橋樑作用
校長繼而提出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大形勢下他對香港和城大前景的看法。張校長說這個議題可從三個步驟入手:首先是香港要在中國迅速冒升成為經濟強國的情況下釐定自己的地位;然後找出城大如何能為香港的新角色作出貢獻,最後是草擬一份能指引大學達成其使命的新策略計劃書。

 

校長解釋說,香港對中國的真正價值是其橋樑——無論是實質或象徵性的——作用。自從19世紀中葉開埠以來直至1950、1960十年代韓戰及冷戰的日子,香港一直都是中國與西方通商及交往的重要管道。在70年代後期中國經濟改革及對外開放後,香港這一道橋樑變得更寬敞、更立體,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也與日俱增。從初期只是有小量的資金及技術經香港流入中國的淺溪小澗般勢頭,發展至今天為不可逆轉的洪流,使中國能躋身成為全球吸引最多外資的國家,並獲取「世界工廠」的地位。

 

自1997年以來,中國內地的經濟突飛猛進,香港與內地的交流更趨雙向性,並體現在多個層面上校長說:「這道橋樑是三層構造的。」底層是珠江三角洲的地區性經濟往來。過去20年裡,大部分香港的製造業已搬往深圳、東莞、珠海和中山等地。但香港仍然享有優良的交通運輸及電訊基礎設施,再加上有先進的會計及法律行業作為後盾,香港在地區內仍然處於領先地位。雖然珠三角某些方面的發展(主要是大量廉價的土地及人力資源)已開始對香港的經濟造成威脅,但校長相信香港今天及日後仍然是珠三角廣大工業地區的物流、金融及旅遊業樞紐,以及工業設計和研究發展中心。

 

另一方面,這道橋樑的上兩層是面向全中國及整個世界的,並不限於珠三角腹地,而且雙向交往的潛力更大,幅度更廣。這亦正正是香港的服務業及專業人才──會計師、精算師、律師、工程設計師和科研專才──賴以在往後一段長時間內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層面。校長說:「香港仍然是中國內地與全球經濟和文化接軌的一道堅固而強大的橋樑,而且香港亦會變成內地產品及服務輸往外地的通道,角色越來越吃重。」

 

在同一道理下,城大亦要在橋樑作用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定位。他說:「我相信城大的真正貢獻,是培養優質畢業生,協助香港加強與珠三角及全中國的溝通,並把中國內地與全世界聯繫起來。」
校長說,如果香港和城大的出路在於其橋樑作用,那麼我們的畢業生不單只需要技術知識的裝備,他們更需要良好的語文能力(中文及英文)、跨文化意識(建基於對中國文化及外國文化的深入了解)。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大能洞觸先機,幾年前已陸續開辦了英語及中國文化課程,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校長說:「我會繼續推動課程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有意義的進修課程,擴闊及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他相信新的策略性發展計劃亦是這路途上的另一個地標。城大的目標,是發展成為卓越的專業教育及應用研究中心,為香港在加強中國內地與世界溝通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高層管理改組
在與會者提問前,校長先將談話轉到一個較為迫切的題目上:改組高層管理,好讓大學能更好地應付目前及未來的挑戰。

 

最近發表的“宋達能高等教育報告”,建議每間大學就其管治架構的效能和是否切合時代的需要進行檢討。

 

為了回應這個呼籲,以及更好應付在新策略計劃所預示在2003年8間香港高等教育辦學環境出現的變化,大學已決定採取改革措施。校長重申他在9月較早前的一次管理議會上的講話——改革有兩個重點:加強校董會與大學管理層的關係;以及重組高級管理層。關於前者,校長&楖雪|將成立一高層次的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校董會的主要成員,檢討大學管治架構,整個過程需時12至18個月。

 

至於後者,在今年5月校長已知會管理議會及其他高層的同事,他會尋求校董會的支持,展開高層管理的改組。校長說,高層管理的新人選可望於年底前公布。另外,他亦向與會者說,因應校董會的多次建議,他已答應開設在大學條例下預設的「常務副校長」(Deputy President,中文暫譯)一職。校內對此新職位的角色及職責已展開了討論,而以一個專責小組領導的國際性招募活動亦會在短期內展開。

 

張校長認為在新的高層組織架構裡,校長的職能是勾劃大學發展的遠景,爭取同事、學生及社會人士的支持。他亦會鼓勵大學上下,齊步向前,奮力向著標竿邁進。而他會將日常的行政管理職責下放給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分擔;至於常務副校長一職,他會邀請同事表達意見,究竟應是採取美國大學常見的高級副校長模式(Senior Vice-President/Provost)專責學術事宜,抑或是本地某些大學的「總執行長」(Chief Operating Officer)即校政的第二把手模式較為合適。最後,校長又表達了他對部門主管所應具備的領導質素的期望,包括:言行一致、包容不同意見、與同事及下屬分享資訊、加強溝通、培養同事的歸屬感,以及將大學的福祉放在私人利益之上。

 

為了加強內部溝通以及收集同事的意見,校長說大學拓展部將在10月23日舉辦一次上述議題的大學發展論壇。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