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鄒至莊報告中國內地環保工作進展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名譽教授鄒至莊教授11月10日在城大舉行的珠三角及長三角傑出學人講座上,報告中國內地環境保護工作中取得的進展和依然存在的憂患問題。

鄒教授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內地環保工作中的強項與弱點,以及聯合國在設定減低二氧化碳排放標準中的重要角色。

對於中國內地,環保工作仍面對巨大挑戰。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有七個在內地,而且2006-2010五年計劃中制定的減少兩成能源消耗的工作進展亦強差人意。不過,鄒教授亦在講座上提供了一些好消息。

「中國在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上,已在兩方面取得成功經驗,」鄒教授說。「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內地的太陽能板生產和出口量均大幅上升;而在控制空氣污染方面,亦透過機械濾淨器(mechanical scrubbers)減少了發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他同時指出,聯合國應訂定所有成員國准許的碳排放總量,並根據各國人口比例分配排放量限額。

鄒教授表示,城大新近成立了全港首家能源及環境學院,因此在城大舉行「中國與全球的環保工作」講座適逢其時。

鄒至莊教授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也是美國哲學學會、台灣中央研究院、美國統計學會及世界計量經濟學會院士。鄒教授發表了許多有關計量經濟學及中國經濟的論文,提出著名的「鄒氏檢驗」(Chow Test)。他現為城大經濟及金融系名譽教授。

新聞界查詢:

香港城市大學傳訊及公關處梁子儀(電話:3442 6827或9050 7507)

你可能感興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