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景希望之春

何圻光

 

隨著經濟不景氣,近日香港社會瀰漫著一股悲觀負面的情緒,市民對經濟前途及民生都表現得憂心忡忡。但校長張信剛教授認為,這股迷惘落索的態度是沒有認清楚香港本身的優勢,以及大專學院為本港發展所能做到的貢獻。

 

校長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香港獨有的優勢是繼續扮演中國的窗口及橋樑角色。他引用他最近兩次外訪作為例子,說明他的見解。

 

去年11月初,校長率領一個城大高層代表團在四日之內走訪了珠江三角洲五個城市(靈機207期)。一方面,張校長對在深圳、東莞、廣州、中山及珠海所親眼看到的巨大經濟、社會及民生變化,以及當地領導人所表現出的自信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香港得天獨厚,能有珠江三角洲作為經濟腹地,兩地發展前景又息息相關,這是最好不過的了。」

 

但另一方面,這次訪問又令校長及一行人,更加認識清楚香港可為珠三角及甚至整個中國所能做的貢獻。校長等人在珠海遇見一位來自澳洲的大學教授,本來以流利普通話進行訪問的全體城大同事,亦可以立即轉用英語與這位外籍教授深入討論澳洲的大學教育,但反觀來自當地市政府或大學的主人家,只能在旁聆聽及觀看。校長說:「這次經歷充份說明,香港較諸之於國內的同儕仍擁有某些優勢,特別是我們精通英語及對外面世界事物有更深的了解,有更強的聯繫。」

 

校長說,國際視野與海外聯繫是香港最可貴的無形資產。11月底,校長率領另一代表團出訪荷蘭、法國及英國多所大學,探討把本校中國文化網站開辦英語及法語版本的可能性。雖然城大只有18年歷史,代表團在荷蘭萊頓大學(Leiden)及英國牛津大學都受到兩地的大學校長熱情款待,並最後與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eParis1Patheon-Sorbonne)校長簽署合作協議。

 

張校長說:「他們有興趣與城大合作,更希望能透過我們多了解中國文化。」歐洲多國及其大學對中國文化興趣日增,促成與城大建立伙伴機會,加強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交流,這是香港獨特的角色。

 

校長說,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亦是特別的部分。我們身處香港,既面向發展及發展中國家,又橫跨中西文化。香港的基礎,無論是在設施、經濟及社會民生方面都十分優厚,再加上我們龐大的國際關係網絡,都是中國各地之冠,作為進出中國的貨物、服務、意念及思維的管道,作用巨大。」他說。

 

為了達成這項歷史使命,香港的年青人應以主動學習中國及世界文化及事物為己任。早在1996年的5月,當張教授首次以城大校長身分致詞時,他鼓勵學生熟習中西文化及歷史,他期望我們的畢業生都有流暢中英語文能力。「雖然我這一番話是五年前說的,但今天我更加覺得道理仍在。」為了達成這個願望,城大在這幾年已把英語進階及中國文化課程列入通識課程範圍之內,另外,大學亦加強東南亞及跨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擴闊學生的人文視野。校長說,大學下一個重點是擴大學生對外交流活動,盡可能多收一些非本地學生到城大就讀,以達到擴闊學生國際視野的目的。

 

儘管我們今天仍受經濟全球化及以往的政策偏誤的影響,面臨嚴重的短期經濟困難,但香港的前途仍然樂觀,只要我們保持頭腦清醒,緊緊把握本身的長處,校長說:「我們要充份發揮香港的優勢,努力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屆時像小說家狄更斯所說,希望之春的日子便會重臨香江。」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