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貿中文化

 

城大於2000年成立中國語言學研究所以來,便集合了相關學者的專長,集思廣益進行連串研究計劃,其中一項是與資訊系統學系主任李國安博士合作的有關電子商貿中文用語的研究。

 

「雖然網站生意目前正陷於低潮,但是電子商貿已經開始從根本上改變商業世界。」李博士解釋道:「城大的資訊系統學系尤其關注商界對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管理,過去幾年的發展顯示,資訊科技在商界的用途主要都是在電子商貿方面。」李博士更認為:「再過幾年,說起資訊科技和商業,就等於在說電子商貿,二者也許已沒有太大分別。」

 

中文需求日趨殷切

全球已有二億人上網,不言自明,在亞洲這個擁有超過10億人口操漢語的地區,電子商貿的發展潛力是很龐大。雖然目前英語還是電子商貿的主導語言,亞洲對於使用中文進行電子商貿活動的需求卻日益殷切。李博士說:「隨著互聯網進一步滲透,亞洲對中文電子商貿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特別是當使用者不甚熟諳英語,或者當使用中文的人口彼此進行交易時,也會傾向選擇使用中文。」

 

不過李博士認為,如果僅是將英文電子商貿的技術借用或移植到中文的電子商貿上,並不足夠,因為中文和英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而且消費者對電子商貿的需求不同,也會使二者的差別加深。消費者不只要求文字上的翻譯,更要求交易過程的方便和交易系統的聰明程度;具體來說,消費者希望以最合理的價錢換取最合適的產品,或者比較及參考不同的價錢;如果用籠統一點的說法,那就是消費者希望能有系統及方便地分析及篩選電子商貿中的資訊,以滿足所需。

 

「在英語方面已經陸續出現能夠滿足消費者要求的電子商貿技術,這些技術都是建基於對英語的深入理解。」李博士說。透過這些技術,電腦可以按消費者的需求以預設程式自行篩選資料或總結資訊。「可惜,目前中文方面卻還未有足夠的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李博士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我們至今對於中文作為電子商貿媒介的研究仍然不足,因而無助於發展適用的軟件技術,以供消費者進行智慧型的資訊蒐集,而此項功能在電子商貿中卻愈來愈為普遍。

 

研究消費者的心理

此外,中文電子商貿的科技發展與使用者的需求之間,亦欠缺良好的配合。李博士相信,不管是網上購物或者其他商業交易,消費者心理一直欠缺充分的研究。「消費者之所以不想使用中文電子商貿,原因是缺乏簡單易用的工具,要不就是這些工具和消費者的行事與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中國語言學研究所的學者在析解中文這個錯綜複雜的語言上頗有成就,李博士遂與該所合作,借助他們的研究成果來開發一些能使得華人地區的網民更聰明、更有效地進行中文電子商貿的程式及設計。目前內地有不少學者也在研究中文電子商貿的工具,然而他們的研究集中以技術來解決問題;李博士和他的研究夥伴卻認為,對中文深入理解,從而發展相關的技術,才是較有效的研究方向。

 

深入理解中文

李博士進一步說明,要落實這個方向必須明白中文翻譯與中文理解的不同。中文翻譯相對而言較為簡單,但若要深入理解中文文本,從中萃取知識,就必須弄清楚詞彙的使用機率、涵義、在甚麼情況下使用,甚至何時會在某些形式中使用等。」

 

唯有透過這樣的理解,建立一套中文語意的特色,才能據此設計軟件工具,以具體有效的方式應用於中文的處理。不過李博士提醒我們,這種應用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中文就像大多數語言一樣,充滿不規則性,使得電腦無法以綜合的通則加以處理。所以他們選擇集中研究某些特定領域的中文文本,以了解箇中的中文用法,進而開發出適用於這些領域的技術。因此,一個中文報章的資料庫包含有不同領域如餐飲、電影及運動等的中文詞彙、使用模式,以及重覆出現的主題。李博士說:「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為兩岸三地的酒商,在流動電話上設計出一套靈巧好用的中文網上瀏覽器,因為我們很清楚他們所需的內容。」

 

此外,李博士和同事也在進行相關的消費者心理研究,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使用中文的瀏覽者如何在網上購物或進行商業交易。李博士相信,網絡技術可以根據這類心理研究的結果來設計,以使人們更容易投入中文電子商貿的活動。他認為,消費者心理研究非但有助於開發吸引更多人使用中文電子商貿的技術,隨著日益增長的市場和商機,亦會進一步推動更多同類研究。

 

學術研究與商業活動的結合

李博士表示:「我們進行的研究非常有意思,因為它把中文語言學的學術研究,和實事求是的商業——也就是新興的中文電子商貿市場——結合起來。」他相信這項跨界合作將會持續發展下去,因為研究成果對商界及消費者都同樣有利。商界無需經由中間人,便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而消費者在網上則會有更多選擇,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揀選最划算的價格;至於企業對企業的交易往來,亦同樣受惠。

 

「為了保持這種雙向式的經濟利益,中國語言學研究所會繼續進行研究,以確保相關技術的開發源源不斷。」李博士說。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