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顯示 61 至 70 筆資料(共 108 筆資料)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通過分子工程,突破現有物料限制,研發了一種新型超分子有機矽(DOSS)塗層,能夠同時兼具自我修復和疏油的特性,而且易於黏附在多種表面上。研究人員相信該塗層可用於自我清潔、防污、催化、儲能和傳熱等方面,於能源、環境和生物醫學範疇均能廣泛被應用。

與親友視像通話時能夠感覺他的擁抱,可能很快成真。由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和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套可以無線控制和供電的皮膚集成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系統。這項新研發在通訊、義肢控制和康復,以及游戲和娛樂方面,具有龐大的應用潛力。

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合組的一支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一種新的蛋白質,有助提高基因組編輯過程中定位的精準度,相信對未來要求高精準度的人類基因治療可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一項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科學家帶領的研究發現,一種易於傳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能令一種高耐藥性的致命性新型超級細菌,於短時間內變得高毒力,對人類健康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時至今日,大部分癌症已非不治之症,假如及早發現並開展如手術切除、化療、放療等相關治療,不少患者均可康復。不過抗癌之路並不易走,因為現時的大多化療藥物進入病人身體後會隨血液遊走,未能完全針對腫瘤位置發揮療效;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病人身體沒有病變的健康細胞也可能「無辜受害」,從而導致嚴重的毒副作用。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化學系副教授朱光宇博士及其團隊最近研發出一種新型抗癌前藥phorbiplatin,注射後可用紅光控制激活,針對腫瘤的特定位置發揮療效,解決化療藥物「錯殺良民」的副作用。

致力研究透過人工光合作用結合半導體物料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從而實現氫氣成為完全潔淨能源的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副教授吳永豪博士,憑卓越研究成果,榮獲2019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學創新、研究及教育獎」(ASPIRE Prize)。

嚴重心血管疾病有機會誘發心肌梗塞,會對心臟造成永久和危及性命的傷害。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科學家在內的聯合研究小組最近研發出一種多管齊下的方法,通過利用兩種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同時修復心臟的肌肉細胞和血管系統。研究結果令人鼓舞,有望為治療心肌梗塞另闢新徑,令重症患者不一定要進行複雜且危險性高的心臟移植,可以多一個選擇。

一直以來,若要在沒有外力推動的情況,在固體表面上高速地傳輸液滴一段長距離,甚至令液滴反地心吸力而行,都是一項艱巨挑戰。不過,一隊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和三間大學和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便研發出新方法,能夠在不施加外力的情況下,令液滴自驅動,以高速傳輸一段長距離,甚至首次令液滴能夠在沿著表面垂直上升。這新策略對於在微流器件、生物分析器件等方面的應用打開了新機遇。

隨著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對公共健康產生巨大威脅,研發新型抗生素變得愈來愈迫切,也是許多科學家關注的領域。

在納米材料領域裡,當「上轉換發光」材料受到低能量的光激發,便能發出高能量的光(如紫外光),但缺點是發光的強度不足,因而限制了這種材料的應用。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跨學系聯合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近日便突破了這局限,成功研發出方法,成功令上轉換發光材料只需受極低功率的光所激發,也能發出高能量、高強度的光。團隊相信,研究成果有助微型光電儀器的研發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