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超過港幣1,500萬元培育社會創新者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馬會)撥款超過港幣1,500萬元捐助,透過計劃培育學生成為更具同理心的社會創新者。
 
計劃鼓勵學生創作嶄新解決方案,以滿足社會需要及創造社會價值,從而協助建立一個更包容、可持續發展及繁榮的社會。
 
獲資助項目名為「賽馬會『見.同理』計劃」,為期三年,旨在提高學生的技巧和能力,鼓勵他們通過可視化技術 (visualisation technology),開發創新方案,解決現實生活問題。計劃亦有助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長者、傷健人士及少數族裔的同理心。
 
計劃由城大副校長室(發展及對外關係)領導的跨學科團隊推行,包括三個項目:文化共融大使(COSI)、無障創客(TEDY)及與鯨同行(WOW)。
 
城大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李國安教授感謝馬會的支持,培育青年人成為具同理心的社會創新者。
 
李教授指出:「城大和馬會在年輕人發展上有相同的理念。藉着基金的支持及利用城大在沉浸式可視化技術的優勢,計劃有助培養青年人對不同社會議題更具同理心。」
 
李教授補充說:「學生將運用他們在計劃中所學到的知識貢獻社會,如開發教育應用程式去推廣自然保育、為長者及傷健人士研發復康支援用具,及製作促進社會共融的虛擬實境程式等。」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青年、教育及培訓、扶貧)應鳳秀女士表示,計劃配合馬會的青年策略,為社會帶來多方面好處,包括提升青年人的能力;推動多元出路、加強與社會的連繫、促進青年人與成人夥伴關係;以及推動青年人成為「改變先鋒」。
 
應女士說:「這項計劃將培養青年人正面積極、樂於助人的價值觀,改善其技術和軟技能,以及促進年輕一輩的參與及革新精神。」
 
由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林妙玲博士帶領的「TEDY計劃」,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對長者和傷健人士的同理心。學生將與非牟利團體緊密合作,為長者和傷健人士研製度身訂造的復康支援用具,助他們解決日常問題、改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協助他們更獨立地生活。
 
例如,學生6月9日至11日參與在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舉辦的首輪「TEDY 乜傢伙馬拉松」活動,在72小時內完成了一個移動裝置,讓輪椅使用者更容易自行坐上或離開輪椅。該裝置可助行動受限的輪椅使用者移動得更方便,不須依賴他人。
           
「COSI計劃」由城大副校長(學生事務)兼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中心主任葉豪盛教授領導,旨在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加強青年人對少數族裔的認知理解和同理心,從而改善社會和諧。參與活動的學生將設計立體虛擬實境學習環境,幫助少數族裔提高應對能力,減少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本地青年人將透過虛擬學習環境進行「角色取替」,培養對少數族裔的生活經驗、所面對挑戰和特殊需要的同理心。
 
由城大動物醫學院副總監彭偉澤獸醫領導的「WOW計劃」,旨在培養學生掌握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技術,製作有關角島鯨海洋生活的多媒體演示、手機程式及遊戲。
 
城大擁有一副完整的角島鯨骨,該骨骼來自一具2014年在香港水域擱淺的角島鯨遺體。活動有助學生加深認識角島鯨的生活環境,以及關注海洋污染、人類活動、建築工程對角島鯨的影響。學生並將以「海洋大使」身份在學校和社區宣揚對自然環境的同理心。
 
編輯注意:
 
圖片說明:
 
(左起)林妙玲博士、李國安教授、葉豪盛教授、彭偉澤獸醫。
 
學生在首輪「賽馬會『見.同理』計劃——TEDY 乜傢伙馬拉松」為輪椅使用者設計移動裝置。
 
新聞界查詢:城大傳訊及公關處劉靜萍(電話:3442 6304或9289 4060)

 

 

 
 
圖片下載 -- ( 注意:版權屬城大所有.此照片只供報導上述新聞故事之用.)​
​​​​

 

 

你可能感興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