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研究發現國術可減少兒童的攻擊行為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最新研究發現,學習傳統中國武術可減少學童的攻擊行為。
 
城大的研究是首次以科學方法,評估學習中國武術對學童的影響。研究對象為315名來自不同學校及社會階層的6至12歲學童。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博士說:「研究發現,適當地教導兒童學習中國武術,可大幅減少兒童的攻擊行為、違規行為和專注力問題。」
 
馮博士為負責該研究計劃的首席研究員。她表示:「不少人,包括初學武之人,只當中國武術是一套拳腳搏擊之術,但中國武術的精粹其實在於『武德』。」
 
聯合研究員、城大社會科學碩士(應用心理學)畢業生兼註冊社工家鴻先生說:「兒童要學習的是『學識打人不打人』。」
 
研究員邀請來自12家小學和一家兒童之家院舍的3,511名學童填寫評估攻擊行為的問卷,從而篩選出244名男童和71名女童。這合共315名學童其後隨機編入四個組別:一、只學習武術(85人);二、只學習武德(77人);三、同時學習武術與武德(79人);四、只操練體適能(只提供令研究對象預期有效的安慰治療,以作對照)(74人)。
 
各組別要上10節課堂,學員在課堂前後均接受以下方面的評核:反應型及操控型攻擊行為、違規行為以及專注力問題。
 
馮博士說:「我們發現同時學習武術及武德的學員,攻擊行為在課程完結後大幅下降。」這個組別學童的反應型攻擊行為、操控型攻擊行為、違規行為及專注力問題分別下降42%、65%、55%及40%(研究結果的相關圖表刊於文末)。
 
同時學習武術及武德的一組所得結果最為理想;只學武德和只學武術的組別在訓練課程後,一般攻擊行為也分別下降29%和34%。只學武術的一組,違規行為和專注力問題分別減少了36%和28%。不過,只學武德的一組,在違規行為和專注力問題方面卻未有在統計學上顯示顯著改變。
 
與體適能訓練之對照組別相比,同時學習武術及武德的一組有最明顯的治療效果;這組別的學員傾向用武德解決問題,在受到挑釁、攻擊或欺凌時,會較多以非暴力和自衛的方法回應。
 
向學童傳授武德,方法是讓他們看《霍元甲》、《葉問2》和《功夫》等功夫電影,然後引導他們討論和演出片中複雜的劇情,讓學童模仿角色以武德解決人際間的衝突。
 
李先生解釋說,課程會教導「不懂打人學打人,學識打人不打人」等武德口訣。學童覺得這些語句很有趣,所以喜歡反覆背誦。
 
這項研究計劃得到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轄下的優配研究金撥款390,400元,計劃將持續進行至明年夏天,以收集更多數據。
 
有關計劃亦研究中國武術與武德的特點。馮博士說:「研究有助我們了解中國武術如何能夠減少攻擊行為。」她是研究學童攻擊行為與治療方法的專家。
 
馮博士表示:「研究明顯可讓我們幫助具有攻擊行為的幼童,避免他們長大成為犯下暴力罪行的成年人。我們希望藉着這項研究計劃發展出一套以中國武術為本的教學法,讓本地學校在日後採用。」
  
新聞界查詢:
城大傳訊及公關處陳沛芬(電話:3442 6806 或 9787 1642)
  
 

你可能感興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