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學生專題習作 以科技創意應對社會難題

 

 
廚餘浪費、危樓坍塌、劏房失火等,是今日香港社會亟待解決的難題。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科學及工程學院5月27及28日舉辦學生專題習作展覽,展出約75件科技作品及解難方案,不僅突顯城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及創意,其中數件作品的構思來源於這些難題,體現青年人以知識和技能造福社會的努力。
 
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學生關詠琦吳玉麟謝廣銓、王樂晴合作設計的無線爬牆機械人,配有多角度攝像鏡頭,可與裝有應用程式的智能電話等流動裝置相聯接。操控者可藉助攝像鏡頭從遠處接收到實時傳輸的現場影像,用智能電話指揮機械人在大廈外牆上行走,以執行例常的樓宇勘察等任務。一旦發生塌樓、漏電等意外,這個爬牆機械人就可派上用場,特別適合在人類不宜進入的環境下工作。
 
吳玉麟解釋說,選擇以「無線爬牆機械人」為習作題目,是因為這項設計須用到多種技術,而且製成品的用途很廣泛。「我們知難而上;這件作品的結構複雜,最大的困難是了解並應用爬牆動作涉及的機械學及空氣動力學原理。我們從市面吸塵器的機件中拆下真空抽吸摩打,安裝在機械人的底部,讓它可緊貼在牆面上甚至吸附在天花板上爬行。設計過程中,我們不僅應用了機械學、電子工程、無線指令等知識,也得到機會編寫相關的應用程式。製成的機械人可在各種環境下執行任務,例如災害發生時的救援、平時的勘察樓宇結構等,這也是吸引我們做這項設計的原因。」
 
土木及建築工程系學生施亞朗以劏房火災風險評估作為畢業習作。他說:「我不時看到劏房發生致命火災的新聞,因此希望可以運用專業知識幫助降低火災的風險。」為完成這項習作,施亞朗喬裝租客,走遍旺角、太子、深水埗等地區,觀察了20處劏房單位,然後將各個房間的火災風險分成惡劣、合規格、已改良等三級。他的分析結果顯示,在屬於「惡劣」級的劏房單位中安裝滅火筒、煙霧及高溫警報器,並嚴格遵守不生明火(包括不燒香、不吸煙等)的規則,可使火災風險大幅下降71.4%。
 
大部份市面上可供出租的劏房均屬「惡劣」級,現時政府卻沒有條例監管。施亞朗希望政府立法監管,並公佈相關的安全指引;在過渡期間,他衷心希望業主及租客都能承擔責任,採取簡單的安全措施,改善居住環境的安全。
 
另外,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系學生黎采儀在一所航空餐飲業公司實習期間,應用學科知識,為公司改進雪藏倉庫的佈置以提高生產力,並更改預備飛機餐食物的工序,令其中水果盒的預備時間減少近一半,不僅讓乘客享用更新鮮的食物,而且減少了浪費。她又建議公司考慮將食物的預備及包裝兩道工序合併,既減少存貨,又可加快備膳工作。
 
黎采儀解釋說,「航空公司所服務的乘客人數時常變動,大幅精簡備膳工作流程後,我們預備的飛機餐份量更準確了,而且避免食物過多而造成廚餘。」她笑言,水果從外表看來可能都一樣,但即日預備包裝的吃起來一定更新鮮。
 
本次展覽設於城大康樂樓4樓紫區,時間是下午2時至6時。所有展品都是科學及工程學院的八個學系、建築科技學部、協作教育中心的學生習作。
 
展覽期間,將有科學及工程學院的學生擔任導覽,為觀眾講解作品的意念、特點,並演示使用方法。
    
新聞界查詢:城大傳訊及公關處陳沛芬(電話:3442 6806或9787 1642)

你可能感興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