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專家:沖廁水珠可濺起至一米高

廖卓怡

 

Professor Lai introduces studie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pathogens through airborne aerosol droplets.
賴教授講解有關病原體藉水珠和氣溶膠散播的研究。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關注,保持洗手間衞生是預防細菌和病毒擴散的重要一環。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工學院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副系主任賴志強教授的團隊發現,沖廁產生的水珠最高可濺起至離廁板一米的位置;細菌會隨氣流擴散,有機會影響處於洗手間人士的健康。

賴教授多年來從事有關病原體藉水珠和氣溶膠散播的研究,其團隊在實驗室測試中發現,每次沖廁可產生1.4萬至8萬顆水珠。若水箱的位置較高(相對廁板的位置),或採用閥門裝置的沖水系統,水珠均會濺起至較高的位置,最高可濺起至距離廁所板一米。

研究同時發現,沖廁過程中,細菌會隨水珠飛濺污染洗手間,及隨霧化過程飄浮於空氣中。研究團隊量度出體積愈細的細菌,沖廁後在空氣中的濃度愈高。

雖然蓋上廁板沖廁有助減少細菌隨水珠和氣溶膠污染廁所及空氣,賴教授引述國際文獻指,由於廁板和廁缸間有數毫米的縫隙,在沖廁過程中,細菌仍會透過霧化過程離開廁缸及飄浮於空氣中,污染附近環境。此外,由於細菌會黏附在廁缸表面,多次沖廁後,仍會透過霧化過程飄浮於空氣中;廁板、附近的洗手盤,以至洗手間地板等,均會被細菌污染。

賴教授和研究團隊成員、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李慧芯醫生提醒市民,單靠沖廁時蓋上廁板,不足以完全杜絕細菌散播,必須定期以1:49的稀釋家用漂白水刷洗廁缸,及以1:99的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洗手間各處。他們亦建議市民如廁後開啟洗手間的抽氣扇15至30分鐘,以稀釋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若洗手間沒有抽氣扇,便應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李偉明博士亦就排水系統對室內衞生的影響作出補充。

Dr Lee provide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wage systems and hygiene conditions in indoor habitats.
李博士就排水系統對室內衞生的影響作出補充。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Professor Lai’s (right) research team, aerosol droplets can rise higher if a valve type flushing system is used. Dr Li reminds the public to clean washroom facilities regularly.
賴教授(右)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若採用閥門裝置的沖水系統,水珠會濺起至較高的位置。李醫生則提醒市民要定期清潔洗手間設備。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