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與校友探討動物福利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校友聯絡處於7月31日晚舉行的Happy Hour Gathering系列校友活動,是次主題為「愛護動物 尊重生命」,邀請了城大動物醫學院客座研究員阮穎嫻博士探討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動物福利等議題。活動由校友及救狗之家義工李家俊先生主持。
 
阮博士在英國修讀動物科學,其後在港完成博士課程。她曾擔任獸醫助理,其後轉職海洋公園,研究雄性海豚繁殖的課題,近年加入城大動物醫學院,負責動物護理研究工作。
 
除了校友外,出席當晚活動的嘉賓還包括:城大動物醫學院署理院長Michael Reichel授、客座研究員Neel Aziz獸醫吳立德獸醫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愈來愈多有關動物福利等議題的討論。然而香港人對動物的理解,大都只限於把牠們看作寵物,覺得牠們很可
愛,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阮博士指出,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不僅於此,動物還影響着公共衛生;比如說飼養貓狗會引起衛生問題,而假如把大量動物聚集在一起,除了令動物產生壓迫感,更有機會引致病毒傳播。
 
其實,有關動物的議題相當複雜,例如病理、食物安全、公共衛生、動物福利等,均需要從學術層面研究。通過研究,人們便對動物了解更多,例如找出應要多大的空間才能讓動物舒適活動,或是怎樣的飼養方法對動物最好。阮博士表示,除了根據不同的科學研究外,同理心也極為重要,人們應多從動物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

阮博士在求學時期已喜歡動物,多年來從事動物護理工作,與動物結下不解緣。她飼養的寵物不是熱門的貓狗,而是倉鼠。阮博士解釋:「因為工作繁忙,加上工時不穩定,所以選擇養倉鼠。倉鼠在早上睡覺,晚上活動,我下班後可以跟牠玩。」這個選擇,把阮博士的同理心表露無遺。

貓狗這些寵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們會較重視牠們的福祉;至於豬牛羊這些供食用的動物,牠們是否也有福利可言?這問題難倒不少愛護動物人士。阮博士想一想,說:「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動物對自己而言到底是甚麼。家中的寵物是陪伴自己的朋友,人們自然對牠們寵愛備至,想要保護牠們。豬牛羊一類的動物,大家也應該關注牠們的福利。」她認為關注動物福利的同理心,不應只限於家中寵物。
 
談到近年虐待動物的問題,阮博士指出,除了要了解犯案者的心態,文化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內地的狗肉節、吃魚翅的習慣等,均構成文化的因素。阮博士說:「文化是自古代流傳下來,但並非不能改變,我們要了解、尊重,也要多探討。如今資訊科技發達,大家很容易就能找到相關的資料。我們理解資料後宜再作反思和衡量。」
 
阮博士指出,在香港其實有不少動物在大家身邊,包括中華白海豚、猴子、牛等。大家應多了解牠們的習性,這亦有助社會討論動物福利議題。她亦希望透過動物護理課程培育更多人才,改善動物福利。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