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舉辦「漸墨洞天」藝術展

胡幗欣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訂於6月3日至13日在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舉辦藝術展,題為「漸墨洞天」,為大眾呈現在越南叢林岩洞中得靈感而成的14件精彩的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的作者是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14名學生,他們從2月22日至3月1日踏遍越南鄉間的圖蘭洞穴群。身處地下時,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有創意的研究,以採集必需的素材。
 
返回香港後,他們對洞中的發現作了解讀,使之呈現為多種形式的藝術品,包括錄影、互動影片、衍生動畫、拱幕電影、裝置藝術、投影映像等。
 
這些藝術作品的主題包括:大自然之靜與都市之鬧的對比、對越南戰爭後果的省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的衝突、藝術或自然與科技的關係、自然發展與人為發展、對大自然的愛、環境污染、文化與語言、擁擠都市中的孤獨感。

這場藝術展旨在啟發大眾深入探討如何兼顧旅遊地點的開發與環境保護。藝術展的開幕禮在6月2日舉行。
   
越南探險之旅是「極地環境」計劃的活動之一,由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Scott Hessels先生發起;越南之行與城大的「重探索求創新」課程十分契合。
   
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邵志飛教授說:「這活動使得學生不僅有機會親身經歷如此震撼動人的情境,而且能探求地球遺產的奧秘,看到生態力量和社會力量之間的脆弱均衡,而正是這一均衡,令地球上奇妙而豐富多彩的生命得以存活。」
   
他繼續說道:「這些科學知識之於視覺藝術,正如數學之於音樂:它是深層的結構,蘊含美學表現的潛力;表現出來的美,會使我們對如今受到威脅的力量均衡加深認識;地球的千姿萬態,全靠這一均衡。」
 
「極地環境」計劃執行總監Hessels先生認為,學生參加藝術為本的實地考察,從中蒐集資料並進行創作,是設計教學中的一項突破性觀念。
 
他解釋說:「運用創意媒體工具,表達旅程中的個人切身體驗,這就使現場環境和在場的藝術家一同融入作品的意念。由此而來的藝術品不僅呈現大自然,而且表達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
身處地下洞穴期間,有的學生使用科學感應器,測量洞內的音響效果和回聲反射、光束中的色譜、風的運動、水流,以至鐘乳石的形態和排列等。另有一些學生運用媒體科技,在洞內投射映像、光影圖案、激光掃描圖。探險期間一直使用各種攝影機,有最新的數碼相機,也有老式的黑白膠卷相機,而老式相機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大有用處。
 
最後的成品別出心裁。例如,有學生記錄洞內的突發巨響,然後用電腦分析其迴響,並將迴響模式加工而化作視覺形象,製成衍生動漫作品,使之與香港擁擠都市環境中的「靜謐之聲」相對比。
 
另一個學生測量出洞內光線的色彩,使之變為立體圖像,呈現在互動式顯示屏上。走近顯示屏的觀眾增多,顯示屏上的色彩就增多。這件作品傳遞的信息是:污染和人為影響是幾乎無從察覺的,即使是人工燈光,也會影響環境。
   
參與的學生承諾保護各處的天然環境:當地物件,絲毫不取;自攜用品,概不遺留。學生勘察的許多處洞穴,是英國洞穴研究協會的會員在三年前發現的,而這次城大的探險之旅也是由他們特地規劃的。
   
這一群城大學生,是首批目睹越南地下奇觀的藝術和設計專業人員。城大學生曾在2012年考察美國莫哈韋沙漠,又在去年前往南極探險,二者都屬於「極地環境」計劃的活動。
   
欲知「漸墨洞天」展覽詳情,請訪閱網址:https://caves.scm.cityu.edu.hk。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