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氣候變化的創新思路

鄭智友

 

核電廠若發生損壞,劇毒液體洩漏出來排入環境,該怎麼辦呢?當然是對毒液作冷凝處理。
 
人類面臨著一系列氣候及環境問題,知名學者徐遐生教授12月3日主持「城大傑出講座系列」時,為此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案,上述措施只是其中之一。徐教授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聖迭戈分校的榮休講座教授。
 
徐教授的演講題為「扭轉氣候變化的創新思路:採用低碳技術以減少碳排放」。他認為,氣候變化對地球上的生命可能發生災難性影響,因此人類不但需要尋找創新的方法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也即把碳用作資源而非使之變為廢棄物,而且要發明新技術並改進現有技術,例如對放射性洩露物質作冷凝處理。
 
「對於遭受損壞的核電廠來說,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發生熔毀,」徐教授說,並提到2011年3月間日本福島核電廠核反應堆在地震、海嘯之後遭受損毀的事例。「因此,反應堆損壞之後,要盡快對熔化而成的液體作冷凝處理。這樣做,也許會失去一座核電廠,但不會危害環境。」
 
在演講中,徐教授主要介紹了現時他與團隊正在研究的兩項技術:一是研製新式的「超級烘焙機」,該設備可將生物質轉變為可再生能源產品,使人類得以減少依賴化石燃料。
 
他說:「這種『超級烘焙機』有可能製造出固態、液態、氣態的生物燃料,與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相比,更為經濟合算。」
 
此外,徐教授亦討論了熔鹽反應堆,指出該設備「安全可靠,無須人員時刻監控,而且成本較低,用於核能發電時,防止核擴散的性能較高」,因此具有取代輕水反應堆的潛力。 
 
徐教授說,上述兩種技術都是未來的希望。他鼓勵聽眾中的青年人考慮將這些思路選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因為他本人年事已高,已經三次退休,無力攻克這些難題了。
 
徐教授說,採用「超級烘焙機」和熔鹽反應堆,人類可望逐漸少用化石燃料,同時應多方設法幫助依賴化石燃料的產業部門逐漸過渡。不過他也指出,經濟上的考量也很重要。
 
他說:「舊的營商模式一直是耗費資源以積累財富,同時造成廢物;新的模式則必須利用廢物,營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徐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兼美國哲學學會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