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院長細說半世紀挑戰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11月3日舉辦「城大傑出講座系列」,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女士應邀演講,題為「挑戰與應變——談國立故宮博物院近五十年來的變化」,詳述台北故宮近半個世紀來因應社會變遷而發展。
 
馮女士介紹說,台北故宮的前身是1925年在北京(時稱北平)創立的故宮博物院,1965年在台北復院,全稱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從此典藏持續增加,博物院的組織日漸擴大,在國際博物館界的聲譽日彰。然而,近30年來,社會變遷巨大,令台北故宮面臨許多挑戰。
 
鑑於數位科技時代來臨,台北故宮建立了21個數位典藏資料庫,開設了九國語文的全球資訊網,並發行中英文電子報、提供線上學習資源等,儼如增添了一座無牆博物館。此外,台北故宮策劃藉助新媒體藝術將典藏珍品加以再創作,如將清代宮廷畫家、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的作品《百駿圖》製成長卷動畫,又如把再創作的「故宮潮:新媒體藝術」在台灣各地展出。
 
為了因應民間的「南北平衡、文化均富」訴求,台北故宮不單把故宮藏品在全台灣各縣市巡迴展出,還特地深入偏遠山區,而位於南台灣嘉義縣的故宮南院亦將於明年底落成,為民眾開放。近年來民間對本土文化日益關注,因此台北故宮以典藏的台灣歷史文獻和相關的輿圖、畫卷等文物來策展,而且為弱勢社群提供特別導覽服務。
 
此外,台北故宮自1980年代開始,發展與故宮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起初僅印製明信片和複製文物出售,到後來發展成品牌授權,又與院外廠商合作生產多種紀念品,由此確立了故宮品牌。這些文化產業的經營,既增加了博物館的收入,也帶動了下游產業的興旺發展。
 
近年來,台北故宮的參觀人數激增,院方只好設法控制參觀人數,並延長開放時間;同時推動「大故宮計劃」,整建老舊建築物,並擴大現有的建築群。
 
馮女士說:「故宮作出很多改變,不是因為我們一早預見,而是社會的壓力與變遷令我們不得不與時並進,因應環境而變革。」她說,台北故宮便是因應各種挑戰,走過成長中的蛻變期,大步邁前發展。
 
馮女士演講後,城大副校長(研究及科技)呂堅教授致詞,他指出,今年10月城大與台北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促成台北故宮在香港的首次借展活動,是為兩地文化藝術交流開啟了劃時代的新一章。廣受喜愛的「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和「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預計2015年內將在城大校園及公共博物館展出。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