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媒體學院兩師生獲紀錄片獎

陳沛芬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魏時煜博士和畢業生陳巧真女士各自製作的紀錄片,不久前分別在美國華盛頓華語電影節及台灣華語紀錄片節中獲獎。

華盛頓華語電影節今年舉辦第二屆影展,旨在鼓勵全世界華語電影的創作及國際交流。本屆入圍作品共有54部影片,分別來自八個國家及地區。魏博士製作的紀錄長片《金門銀光夢》獲選作為影展的開幕影片,並獲頒「跨文化交流獎」。

《金門銀光夢》紀錄了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女導演伍錦霞1930及1940年代在美國和香港電影界的經歷;紀錄片以其多角度的視野、跨文化的色彩而廣獲讚許,論者認為影片富有啟發性及感染力。

魏博士研究這位女導演多年,她說:「伍錦霞在活躍影壇的年代,拍攝了一系列以女性角色為中心的電影,常被譽為『中國唯一的女導演』。在《金門銀光夢》中,我試圖解答︰在那特殊的歷史環境下,伍錦霞為什麽能取得後世衆多女導演們無法取得的成就。」

為蒐集素材,魏博士走訪美國多個省份,將編劇、拍攝、剪接、製作、旁述等多重職務集於一身,終於在2013年完成作品。紀錄片不僅敘述了伍錦霞的生平和事業,而且描述了交融於其中的美國排華法案等大事件,復現了當年的中美關係形勢等歷史畫面。

另外,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畢業生陳巧真女士的作品《32+4》在台灣華語紀錄片節奪得「香港紀錄片獎」。台灣華語紀錄片節至今已舉辦了七屆,今屆影展共收到190部作品,當中44部獲選入圍。

《32+4》片長32分鐘,製作時間約半年。導演陳女士在童年一直與家人分開生活,大學畢業那年毅然拿起攝影機對準父母,並提出很多關於自己及家人的問題,希望填補過去家庭生活的空白。

陳女士說:「因為拍攝對象是家人,製作本片最困難之處,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她特別提到之前在城大創意媒體學院任職副教授的譚家明先生,感謝他講授的課程對自己有很大啟發:「他介紹了很多電影給我們觀摩學習,讓我們認識到電影美學及電影語言。」魏博士亦是《32+4》的指導導師。

「對我來說,得獎是創作上的很大鼓勵,讓我更堅定的走下去,繼續用影像去尋求更多可能的表達方式,以助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兩部電影均先後在香港上映。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