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街頭統計發現:無家者露宿多因無力負擔房租

李妙恩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全港統計行動發現,無家者露宿街頭,主要原因是無力負擔房租。
 
根據「2013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的調查結果,截至2013年8月,全港缺乏安定或永久居所的無家者約有1,414名。受訪的323名露宿者中,有214人(66%)訴說露宿街頭的原因是收入不足以付房租,其他人露宿的原因也與住房緊缺及經濟能力不足有直接關係,例如為了省錢,或無法找到租金低廉的住房,又或者現有的住所環境太差。
 
本次街頭統計行動由城大的全校義工組織「城青優權計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救世軍、聖雅各福群會聯合舉辦,是服務無家者的社會機構首次與本港大學的「服務–學習計劃」合作,對全港露宿者人口作街頭統計。
 
在8月21日晚,逾300名城大學生義工參與這項露宿者人口街頭統計。調查人員探訪了180處地點,包括夜間臨時避暑中心、臨時/緊急庇護中心。義工不但統計露宿者人數,而且進行問卷調查。此後一週內,義工走訪了70家24小時營業的快餐連鎖店,以補充觀測數字。
 
當晚的統計調查,得知有720名街頭露宿者,加上415名暫時棲身於臨時住所及露宿者市區宿舍的人士、279個街頭空置宿位,估計截至2013年8月,缺乏安定或永久住所的人士共計為1,414名。
 
統計調查也同時顯示,露宿者之中,逾四成從事低薪工作,近半數人士未領取社會福利,這與公眾關於無家者的印象恰好相反。
 
本次統計調查與過往相比,得出一些不同的數據:無家者之中約有三分之二至少已有51歲,表明露宿者人群的年齡升高了,預示其就業前景及健康狀況更令人擔憂。有三分之一的露宿者有嚴重健康問題或患有慢性疾病;有三分之一露宿者可能濫用藥物或酗酒。
 
「城青優權計劃」督導主任程詠樂女士解釋說,「2013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獲得的數字,與社會福利署的露宿者資料系統所顯示者不同。社會福利署的系統並未計入缺乏永久居所的無家者,亦未計入暫時棲身於臨時住所及露宿者市區宿舍的人士 (見下表)。另外,因為無家者大多居無定所,街頭統計調查所得的露宿者總數估計仍低於實際數字。
「城青優權計劃」召集人區廖淑貞博士認為,對全港無家者的研究至今仍然極為不足,因此這次統計調查可有助加深了解無家者的困境,以便確定應如何調動資源,制訂紓困措施。
 
這次行動的組織者認為,多個社會機構應通力合作,定期組織全港露宿者人口街頭統計活動,邀請義工加入,並爭取社會各方共同參與,以期得出較為準確的數字,制訂專為無家者提供援助的政策。
 
除此以外,行動的組織者有以下建議:
1.     延長臨時宿舍和單身人士宿舍的住宿時間(由6個月延長至3年)
2.     組織社區的外展工作團隊,為無家者提供精神健康外展服務
3.     縮短單身人士輪候公屋的時間
4.     制訂全面的政策,以消除無家者露宿的現象
 
茲將社會福利署的露宿者資料系統、「2013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的統計結果之中,露宿者的不同人數對照如下:
無家者活動地點
社會福利署
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
街頭(包括24小時營業的餐廳)
674人
720人
臨時住所
-
415人
街頭空置宿位
-
279人
記錄在案的總數
674人
1,414人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