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三位藝術家獲藝術發展獎

胡幗欣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三位教師和校友,因藝術創作成績突出、推動香港藝術發展的貢獻巨大,榮獲「2012香港藝術發展獎」三個獎項。
 
「香港藝術發展獎」是香港藝壇每年一度的盛事,今年有三個城大人獲獎:助理教授楊嘉輝博士贏得年度最佳藝術家獎(媒體藝術),兼職講師、校友蔡世豪先生獲得藝術新秀獎(媒體藝術),校友盧鎮業先生榮獲藝術新秀獎(電影)。
 
楊嘉輝博士是作曲家、聲音藝術家、媒體藝術家,曾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作品以融合當代音樂與新媒體等科技元素見稱,擅長把輕鬆有趣的元素置入結構嚴謹的作品,例如將電子遊戲的聲音與古典音樂的旋律熔於一爐。
 
楊博士認為這次獲獎別具意義,他說:「我從小受音樂訓練,自己的多媒體作品都與音樂或音響有關;能夠獲得這個獎項,更證實多媒體藝術能容納各類型的藝術、能激勵跨界的創作。」
 
他感謝城大和創意媒體學院,說:「學院十分鼓勵教師創作和演出,大學則給我一個理想的環境,讓我專心製作實驗作品、嘗試新的創作手法,而無須受市場需求的約束。」
 
楊博士經常參與世界各地藝術節的演出,並多次獲獎。他在2007年獲彭博公司頒予「新一代藝術家獎」,2009年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環球網站CNNGo選為20個香港名人之一,收入「Hong Kong Hot List:20 People to Watch」。他的作品在2012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賽的音樂藝術榮譽提名獎,同年在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中獲評審委員會推薦作品類大獎。
 
蔡世豪先生是電子音樂人兼聲影藝術家,其作品是電子音樂和藝術錄影片的結合,在錄影創作中融入香港文化元素,並對香港的文化傳承提出疑問,例如如何保存天星碼頭、皇后碼頭等。
 
他說:「電子音樂較為內斂,因為用電腦玩音樂不如真人演奏那般投入情感。入讀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後,我的眼界開闊了,學會將藝術錄影融入電子音樂,使電子音樂通俗易懂,更受人喜愛。」他對欣賞自己演出的人表示感謝。
 
蔡先生2008年受香港的「Time Out」雜誌選為本地20名最佳音樂人之一,其作品《Weird Mind》獲選為2009年香港最佳獨立音樂作品的第一名;2011年他的樂隊獲CNNGo選為十大最佳香港音樂單位。他曾在美國、瑞士、德國、葡萄牙及本地多個藝術及電子音樂節中演出,今年初應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之邀而舉行個人音樂會《星‧音‧演》。
 
盧鎮業先生是新近嶄露頭角的導演兼演員,作品多以社會運動為題材,以自己執導的作品《淹沒》、《那年春夏‧之後》和參與演出的作品《幸福的旁邊》而獲獎。《淹沒》和《那年春夏‧之後》都是關於社會題材的紀錄片,前者探討話語權問題,後者記錄了2010至2012年香港的多項社會運動。
 
他說:「這次得獎有助我肯定自己的能力,並確立今後的方向。我期望香港政府在規劃經濟發展及制定土地政策時,多尊重金融以外的其他行業,也關心藝術的推廣。」
 
他執導的影片《腳甲‧蔡婆‧橋仔頭》2010年獲台灣金甘蔗影展的橋頭文化獎、最佳女演員獎;另一部影片《春夏之交》同年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公開組銀獎;《蘇榮的小電影》2011年在台灣金甘蔗影展中獲得最佳男演員、最佳製片、最佳攝影三個獎。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