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學生參與製作中文數碼版《死海古卷》

葉佩芝

 

以色列博物館2011年將館藏珍品《死海古卷》製成高解析度的數碼版,令古卷冊頁以清晰的圖像呈現於網絡世界,使讀者彷彿親睹真跡,得以仔細觀賞這一最古老的聖經手抄本。
 
《死海古卷》網頁最初只有英文版,四名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學生合力譯出中文,參與製作該網頁的中文版,以便全球各地中文讀者認識這份珍貴的猶太文化及宗教文獻。《死海古卷》於1940 年代後期在中東的死海附近發現。
 
以色列博物館的新媒體和網絡部部長Susan Hazan博士介紹說,博物館剛試行將中文版上載網絡,中文讀者可從中了解死海古卷的歷史淵源、面世經過、藝術文化特色等。Hazan博士還透露,博物館計劃今後陸續推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的《死海古卷》網絡版。
 
館方將四人姓名標示於中文網頁,以表彰其參與製作之功。Hazan博士說:「沒有城大同學的參與,中文版無法誕生!」
 
四名學生中,兩人在2011年暑期前往以色列博物館實習,協助啟動中文翻譯計劃;另兩人隨後在2012年暑期赴以色列,完成餘下的翻譯和校對工作。
 
三年級學生蘇盈蔚是2011年暑期赴以色列的實習生之一,她回憶道,《死海古卷》網頁面向全球讀者,因此自己翻譯時倍感壓力:「最大的困難是遇到許多宗教上的概念和專門詞語。博物館特別安排我們拜訪死海古卷展館的館長,聽取概況簡介;此外,我們結識了在以色列做導遊的兩名台灣人,遇到難譯的字眼,我們也會發電郵向他們請教。」蘇盈蔚非常珍惜參與英文中譯的機會,她說:「《死海古卷》反映猶太民族和文化的根源,網頁有各種文字的版本,可以讓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以色列。」
 
二年級學生孟倩宇剛在2012年暑期前往以色列博物館實習,負責翻譯主頁內容和相關的視頻文本。「我們有機會親眼目睹古卷實物,古卷的頁面不大,手抄的字跡非常精細,」孟倩宇說。
 
正當網頁翻譯進行時,在2011和2012年間,城大另有四名學生也先後在以色列博物館實習,協助為數量龐大的館藏文物製作網上版目錄。
 
三年級學生余幗婷在2012年暑期參與這項工作,她說:「博物館原有的藏品目錄仍是傳統的紙質卡片存檔;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將藏品的數碼照片和資料上載於網絡,製成一個網上版的目錄。」
 
這八名城大學生,是當時以色列博物館實習生之中唯一的亞洲人。這次創意學習之旅,令他們有機會以自信、投入的態度,參與探索未知世界,並傳播知識以造福社會,生動體現了城大「重探索求創新課程」的精神。​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