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問題研究計劃首次推廣至小學

彭婉儀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領導的「有教無『戾』──校園欺『零』計劃」,最近再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超過670萬元,資助繼續研究本港校園欺凌問題,並首次把研究範圍從中學擴展至小學,冀從小學生着手,遏止校園暴力問題。

 

在此之前,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馮麗姝博士自2006年起兩度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合共超過410萬元,進行「有教無『戾』──校園欺『零』計劃」研究,迄今已於30間中學推行計劃,未能入選的候補中學累計達158間。該計劃最近再次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於2009至2011年間將服務推展至小學,五年累計撥款達1,000多萬元。

 

馮博士說:「鑑於兒童及青少年暴力問題日益嚴重,把計劃的服務範圍推廣至小學甚為重要,讓有需要的學生、家長以及社工得到幫助,及早遏止校園暴力問題。」

 

該研究計劃對攻擊者及受害者同樣有效。研究通過問卷及面談,每年從5,000多名學生中篩選情況嚴重的攻擊者及受害者,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法」作為介入方法,分別為他們進行十節小組治療,並從教師及家長的角度評估學生參加小組治療前後的改變。攻擊者的攻擊和違規行為,以及焦慮、抑鬱、憤怒、暴躁等情緒,經治療後均顯著減少;受害者也表示被人肢體及言語欺凌的程度減少了,且較少受到同儕排擠,焦慮及抑鬱情況亦得以改善。

 

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該計劃來年將推展至小學,每年為10間中學及10間小學提供服務。服務完全免費,學校亦毋須額外增加人手。由於家長的管教模式對子女的攻擊傾向及偏差行為有深遠影響,計劃將因應各種類別攻擊者及受害者的家長特色及管教模式,設計合適的家長輔導小組和親子平行治療小組,幫助攻擊者及受害者重返正軌,享受校園生活。

 

馮博士表示,計劃將成立「有教無『戾』校園欺『零』委員會」,成員包括參與計劃的學校職員、家長及對校園欺凌有認識的專業人士,檢討現時教育政策,向政府、學校及社福機構提出減低校園欺凌的建議。

 

除了介入治療外,加強預防欺凌問題的教育工作也是計劃的重點,包括在中學裏推行「和諧大使計劃」,訓練有潛質的學童成為朋輩領袖,並在校內及其他學校進行和諧校園活動,協助學校辨識攻擊者及受害者,減少校園欺凌,提升校內關愛文化。此外,計劃亦為學生、教師及家長舉辦各類型的講座及工作坊,三管齊下預防和處理欺凌問題,內容包括讓學生認識攻擊行為,反思與同輩相處的情況;為教師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提升處理學童攻擊行為的技巧,協助受欺凌的學童重建自信;增強家長管教能力和技巧,促進親子關係等。計劃亦將建立網上論壇,讓教師和學生交流對校園欺凌的看法及應付方法。

 

計劃亦會加強培訓工作,並宣揚校園欺「零」的訊息。除了為新入職教師、訓輔老師、社工及輔導人員舉辦培訓工作坊,提升他們應付校園欺凌的技巧外,同時為家長開辦證書課程,提供討論平台,反思管教子女的模式。此外,亦會透過和諧校園比賽,評估學校防治校園欺凌及提升和諧校園的理念和工作成效;以學生為單位進行的比賽,如劇本及標語創作比賽,則以提升學生對校園欺凌的認知及處理技巧為目標。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