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位教授藉清華傑出校友講座探討教研關係

李珮珊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校長郭位教授於4月23日擔任香港清華同學會舉辦的傑出清華校友專題講座主講。講座以「教學與研究:走出誤區,還其真相」為題,郭教授與在場逾200名海峽兩岸清華大學校友、城大社群及本地大學教育工作者探討有關教學與研究的關係。

香港清華同學會會長方方先生致歡迎辭時表示,郭教授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在美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結合西方重視定量的方式及東方重視定性的特質,對教學與研究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兩岸清華大學出版社將分別出版郭教授的研究成果:《教研相長:解開大學教學與研究之謎》一書,而郭教授會將全部版稅捐獻出來,用作獎學金。我們很榮幸,可以在此聆聽郭教授演講,」方先生說。

郭教授在開始演講時表示,他曾以此題目在美國、韓國、內地及台灣大學進行了27次演講,聽過講座的總人數已超過三千,並將此場講座獻給母校。郭教授說:「演講的內容並非要引起爭議,而是將研究數據公開,讓大家討論及判斷。」

郭教授從事教育工作已二十多年,發現很多人對教育及研究往往傾向以個人經驗下結論。在好奇心驅使下,他與教育心理學家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測量與研究服務中心副主任Mark E Troy教授合作進行研究。為了增加研究的可信性,郭教授與Troy教授在1998至2003年間收集了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萬多名學生五年中對400位教員的教學評鑑作為依據。郭教授說:「當年,我們需要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校長及二十多人的委員會支持,才能獲得這些數據。」

郭教授的研究從不同角度研究學生評鑑、教員研究經費及生產力、教學與研究的關係,並逐一進行分析。演講中,郭教授引用了不少生動的例子加以說明。講到生產力、表現、成效的定義時,他說:「籃球運動員姚明個子高,容易投籃成功,這是生產力;在比賽中能夠入球,這是表現;能否帶領球隊成為美國男子籃球聯賽冠軍,則是成效。」

經過仔細分析,郭教授的研究發現許多教研之間的有趣關係。他發現大學一年級學生對教員的評分最低,而研究生的評分則最高。「心理學分析顯示,研究生對大學已產生歸屬感,評分往往比初入學時高,」郭教授解釋道。另外研究發現,助理教授比其他教員獲得較高評分,郭教授認為這可能因為助理教授與大學生年齡比較接近,因而更容易溝通。按性別分類,女學生對教員的評價較客氣;而男女教員的生產力非常接近。

郭教授又在研究中將教員的研究生產力及表現分為最高及最低兩類,以比較學生的評鑑。他發現,學生對高研究生產力教員的評鑑遠高於低研究生產力教員。

《教研相長:解開大學教學與研究之謎》由海峽兩岸兩家清華大學分別以簡繁體字及英文出版。繁體版將於下月面世,以冀幫助大眾釐清研究能力與教學品質的互動關係。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