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獲研資局批出最多研究金

伍詠茵,傅之銳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領導的三項研究項目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批出1,620萬元協作研究金,成為2008-09年度獲得最多撥款和項目申請成功率最高的大學。

「這些成果突顯城大多方面的優異研究實力,必將有助加強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推動科研探索,最終可為當前及未來的科技帶來一系列發現和改進,」副校長(研究及科技)王世全教授說。

這些研究項目將由城大領導,協作機構是本地及外國多家大學。

納米技術

城大研究人員位於廣獲應用的納米技術研究領域前列,今年獲資助的項目中,有兩項研究與納米技術有關。

其中一項研究為「納米表面基本性質及其重要應用的研究」,獲得740萬元撥款,用於進一步研究納米材料以及納米對多種現代科技發展所具有的巨大潛能。這項研究十分獨特及具創意,將分析並改善納米結構,通過建構及調整納米平台抑制細菌活動,在醫學上有重大意義。

此外,研究納米晶體形狀亦可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這項納米晶體表面科學研究須在去除雜質原子的超高度真空環境下進行,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完成對納米粒子所作的其他研究。

「這項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聚集了具世界級才能與知識的專家,有可能為納米科學帶來革命性突破,從而大大拓寬其應用領域,」物理及材料科學系系主任Michel Andre Van Hove教授興奮地說。

第二個研究項目獲得560萬元撥款,名稱是「表面控制的納米材料性能及核殼複合結構的研究與設計」。城大研究人員應用自行硏發的專利技術解開利用納米結構取得最佳效果的奧秘。

研究人員將因應不同納米材料的結構、形狀、成份等表面屬性,研發多種納米裝置,以改善太陽能電池及清水過濾器的功能,製造更有效的潤滑劑等。這項研究亦將硏發抗病毒的納米裝置,具有重大醫學價值。

「城大已找出十分特殊的方法研究納米材料的表面,亦設計出控制這些材料表面的成份、大小、結構及控制材料表現屬性的方法,」物理及材料科學系李述湯教授說。

食物安全

城大的第三個研究項目獲得320萬元撥款,將硏發雪卡魚毒素(CFP)及麻痺性貝類毒素(PSP)之快速檢測法,並硏究如何評估毒素經由食物網在各種海洋生物之間傳播而導致的環境變化。研究項目題目為「藻毒素:分析和生物檢測法的研究進展以及在海洋食物網中環境遷移的評估」。

雪卡魚毒素(CFP)及麻痺性貝類毒素(PSP)是本港及內地最常見的兩大海產中毒病症,並日漸擴散至全球各地。目前已有檢測海產品中PSP的方法,但檢測CFP的方法尚未成熟,因為這類毒素的結構複雜,其分析標準難以確定,而分離或人工合成此類毒素的費用高昂。

「我們的研究目標之一是同時為CFP和PSP硏發出簡單、廉宜而又快速的檢測方法,以保障人類健康。這些方法可準確驗出CFP毒素,以供研究、保障健康以及風險評估與控管之用,」負責領導該研究項目的生物及化學系林群聲教授說。

林教授說:「這一檢測法只須從活魚尾鰭抽取少量組織或血液,便可驗出有否CFP毒素,以免有人吃下可能受毒素污染的魚。」檢測結果大約一兩個小時即可得出。

研究小組已與盛產珊瑚魚的基里巴斯共和國政府達成協議,硏究人員可到該國採集供研究用的魚類樣本。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