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藝廊舉辦中國花錢展覽

陳倩茹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中國文化中心將於7月12日至8月24日舉辦「中國花錢:藝術、宗教與民俗」古錢幣展覽,展出約150件漢代至清代及二十世紀初鑄造的花錢和相關文獻。

展覽開幕禮7月11日在城大藝廊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周義先生、城大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助理教授及中國花錢收藏家方稱宇博士及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

是次展出的收藏品種類繁多,按內容分為吉語、錢文、神仙瑞獸、生肖、掛牌與異形及鏤空錢等,參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深沉底蘊。

中國花錢也稱厭勝錢,有錢幣形狀,但沒有法定的流通價值。花錢上刻有吉語、吉祥紋飾或傳說中的神仙人物,主要用作趨吉辟邪。花錢於漢代起大量鑄造,至宋、元、明、清時期更為興盛,其傳統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涉及宗教(佛教、道教和儒教)、藝術(書法、繪畫、雕塑)和民俗(如星象崇奉)等領域。

花錢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歐洲盛行的宗教幣章,十八和十九世紀時,在中國活動的外國傳教士、外交家和海關官員都喜歡收藏花錢作紀念,所以在英國、法國、挪威、美國、俄羅斯和梵蒂岡等國家主要博物館均有收藏。

方稱宇博士熱愛收藏中國花錢,尤其是設計精妙、工藝超絕的宋代花錢,並對花錢有深入研究。他說:「從花錢的設計和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古人的歷史、生活和風俗習慣,期望這些珍貴知識能代代相傳,讓人類歷史延續下去。」

鄭培凱教授感謝方博士慷慨借出展品,讓公眾增廣見聞。「我非常高興城大有機會展出花錢。這次展覽同時又是中國文化中心1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鄭教授說。

「中國花錢:藝術、宗教與民俗」古錢幣展品將於2008年7月12日至8月24日在城大藝廊展出,展覽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