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剛校長與學生談領導的藝術

劉淑君

 

3月27日黃昏,張信剛校長與逾50名學生領袖分享了他的人生經驗、近40年的工作體驗,以及作為一個領袖的心得。他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是他一直以來奉行的做人處事原則。校長的一番真情表白,令在場的同學聽得入神,踴躍提問,並即時邀請校長明年中退休後繼續給同學們開班,傳授當領袖的藝術。

 

「張校長與學生領袖真情對話」由學生發展處主辦,旨在提供一個平台,讓新當選的學生領袖,包括學生會幹事會、編輯委員會的幹事,從校長豐富的人生經驗中得到啟發,學習怎樣做領袖。3月27日的真情對話由學務長關利平教授主持,對話環節則由今屆(第21屆)學生會會長李駿鋒同學帶領提問。

 

張校長說:「作為領袖的藝術,就是與人相處的藝術,最重要是能審時度勢,不能走得太前,否則變成孤家寡人,也不能走得太慢,否則落後於形勢。」他認為領袖要了解團隊的能力,並帶領團隊達成共同的目標或理想。他總括作為一個領袖,不論是學生領袖或是社會領袖,應具備的素質包括:適應時代、自強不息、有容乃大、任勞任怨、堅持原則。

 

張校長回顧20多歲在台灣讀大學時,也活躍於學生活動,在那時建立的友誼和人際關係,到現在仍受用不淺。他還憶述11年前「面試」城大校長一職,遴選委員會提出的其中一問題是:「閣下有甚麼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張校長答:「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張校長看見遴選委員會成員連連點頭。

 

張校長說,當領袖要有胸襟、容人之量才可以結合不同人的力量完成大事,要無所企圖、沒有私心,才可以堅持原則。從他個人經驗而言,他覺得領袖任「勞」比較容易,任「怨」比較困難,需要很好的個人修養。他引成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和聖經的故事,說明領袖要了解群眾的情緒,不要偏聽讚美的說話而沾沾自喜,要同時多聽批評的聲音。

 

學生對校長的一番真情表白,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提問,而且多環繞一些做人處事的問題,包括「當共事的人不認同你的原則時,該如何面對這種壓力?」、「校長對學生領袖有甚麼期望?」、「如何提高自己的容人之量?」、「校長認為城大學生有何不足之處?」等等。

 

張校長說,作為領袖,原則要堅持,但處事要靈活,並要有接受別人責難的氣量;作為校長,學生的成就和幸福,就是他喜樂的源泉。他明年中便退休。他說如果要再做校長,會選擇多接觸學生,希望可以多影響他們。他亦坦言,學生領袖除了搞活動外,也先要做好學業的本份。

 

關利平教授為校長的談話做了一個小總結,並提出學生應建立國際視野的問題。張校長說,生長在香港的年青人很幸福,因為這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都市,條件之好,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擬的。他亦打算退休後繼續以香港為家。不過他說,假如香港的年青人不關心國際發生的事情,失去了國際視線,則香港的前途很令人憂心,香港將不會再是香港了。

 

註:「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源自清代林則徐自勉格言,全文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