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與國際專家交流華南氣象學及氣候研究成果

鄭智友

 

華南氣象及氣候研討會於12月5日至7日假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舉行,為首個針對華南面對的重要氣象及氣候問題的研討會。

 

研討會討論問題包括氣候轉變、空氣污染、惡劣天氣(颱風、暴雨)和遙感系統在研究天氣和氣候的應用。

 

城大擁有香港最強的大氣科學研究小組,專門研究颱風、季候風、大氣遙感系統和環境模擬。

 

開幕典禮於今天(12月5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研究資助局主席錢大康教授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先生城大科學及工程學院副院長陳仲良講座教授城大物理及材料科學系主任Michel Van Hove講座教授城大科研及研究生院院長王世全講座教授代表大學致歡迎辭。

 

「是次研討會的目的是加強內地與各國科學家在華南天氣和氣候研究上的合作,尤其是空氣污染、遙感系統應用、惡劣天氣、颱

風、季候風和氣候轉變的問題,」陳仲良講座教授致開幕辭時說。

 

「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口顯著上升,華南地區,尤其是中國和東亞的天氣和氣候因而成為氣象學家的關注焦點,」陳教授補充。

 

王教授致歡迎辭時指出,是次研討會意義重大,因為污染和暴風問題廣受華南地區市民關注。他強調城大積極進行與這範疇有關的應用研究。Professor Van Hove同意王教授的說法,他指出,研討會的主題切合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和大氣研究實驗室的使命,並認為更多更緊密的跨範疇合作對改善研究尤其重要。

 

在討論應用研究的重要性的範疇上,錢教授指出,香港的學術研究只佔本地居民生產總值0.6%,相比日本和美國則佔國民生產總值2%以上。他認為本地大學應從事與社會有關的重大研究,使香港能在這方面突圍而出。

 

林超英先生發表演講時指出,香港的能見度過去15年來下降了四倍。「由於香港是區內最高度發展的城市,因此深受氣候轉變和環境污染所影響,」他說。

 

林先生續指,地球第二次工業革命──即內地工業化已經展開,規模較150年前歐洲工業革命更龐大。

 

在一連三天的研討會上,來自城大物理及材料科學系、城大大氣研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中央研究院、香港天文台、國家氣候中心、區內及海外大學的著名氣象學專家和學者均發表演說。

 

在專題演講部分,中央研究院的劉紹臣教授講解了空氣污染物長程飄移及其對華南地區臭氧濃度的影響。他表示,臭氧增加是由於內地工業化所致,而荃灣、大埔和中環區的臭氧更有大幅上升現象。中國科學院的黃榮輝教授則探討了南中國海的夏季季候風

如何受西太平洋氣候影響。

 

開幕禮後,城大物理及材料科學系鄭玉臣博士帶領與會者參觀城大的激光雷達科技設施。該革命性的激光系統能量度八公里範圍內的空氣污染情況。此雷達科技安裝於一架貨車上,以便於香港不同地區監測空氣質素。

 

是次研討會獲得裘槎基金會贊助,由香港城市大學、環境保護署、香港天文台及香港理工大學合辦。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