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應用:提高競爭力面對全球化

 

香港憑藉開放經濟體系,自由貨幣流通政策,加上其作為亞洲區主要的資訊、運輸及旅遊樞紐,即使在現時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仍具備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香港城市大學在第四屆國際電子商務會議(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ICEC2002)正式開幕前,舉行了一次研討會,探討電子商務應用如何能夠協助本地公司應付日益劇烈的全球化競爭。參與是次研討會的講者如下(上圖,右至左):
  • 香港城市大學資訊系統學系副系主任馬志強博士(主持)
  • 香港策略系統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羅達明先生
  • 智網電子商貿服務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任景信先生
  • 香港城市大學資訊系統學系講座教授戴偉國教授(Professor Dongles Vogel)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企業部總經理周路成先生
  • 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Michael F Price管理資訊系統講座教授Robert Zmud教授

馬志強博士在研討會上首先發言,分析香港對高增值商業應用軟件的需求。他說:「對於香港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的運作成本過高,難與其他成本較低的出產地區競爭。」馬博士相信,有四個高增值的行業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尤為重要。首先是金融業,香港應繼續維持及鞏固它在亞洲區內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過往幾年,電子銀行及電子證券經紀服務愈來愈普及,但採用更多科技卻令銀行界的就業機會,如銀行家及銀行出納員等職位,相應減少。

第二是為香港帶來收入及製造就業機會的旅遊業。旅遊代理、酒店、飲食業可利用不同範疇的電子商務應用,建立更完善的系統,以吸引各國的遊客,並提高各行業的組織和架構的效率。

第三個行業是物流業。香港的貨櫃碼頭業歷來發展不俗。馬博士說:「不過以本地對電子商務的接受程度來說,我們還是落後了。」香港仍然享有資金及資訊自由流通的優勢,以及良好的資訊管理系統、監管機制和法律制度。他說:「這是香港物流業賴以繼續蓬勃發展的決定因素。」

最後,馬博士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世貿)後專業及商業服務將會愈來愈重要。中國具有發展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中心的潛力,但內地很多城市的商業、專業及諮詢服務還未達到先進的水平,馬博士相信,電子商務在這範疇上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善用香港電子政務的經驗

 任景信先生討論到電子政務的問題時,認為香港的公司可以運用自己的經驗,為本地及海外的政府提供專業服務。任先生說,行政長官在1998年制訂「數碼21新紀元」香港資訊科技策略,為電子政府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1997年亦通過電子交易條例──亞洲區內首項同類法例──建立法制基礎。其後,政府亦推行對電子保安非常重要的公開密碼匙基礎建設(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政府亦以身作則,發展幾項以電子方式與市民和企業溝通的計劃,包括推行「公共服務電子化」,提供逾30項網上申請服務,讓市民以電子方式處理與政府之間的事務;又推出電子招標系統,提高採購過程的透明度。

在2002年,香港電子政務的發展獲專門提供管理顧問及技術服務的Accenture公司評選為第三個增長最快的地區。現時,香港已有91%的政府服務可透過電腦連線進行,政府亦準備在2003年財政年度完結前將80%的採購工作電子化,並計劃於明年初開始實施第三期的電子投標系統。

政府服務電子化將是中國在未來五至十年內的重大發展之一,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需要恪守世貿對政府採購工作的規定。任先生說:「以我們發展電子政府的經驗,在未來應大有機會讓我們把同類服務推廣到鄰近的城市,加上我們在珠江三角洲的獨特地位,我相信我們的角色會是十分重要的。」

中小企業與電子商務

周路成先生談到電子商務的應用對香港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時指出,正如其他亞洲城市,香港大部分企業都屬中小型規模——約有30萬間,140萬僱員。2002年6月一項自1999年起每半年進行一次的有關電子化的調查顯示,雖然香港的電子商務應用率正在上升,但大部分中小企業均未有打算在未來六個月內採用資訊科技。至於那些已較多應用電子商務的公司,則仍限於利用電子郵件的階段。事實上,只有0.2%的中小企業真正做到對內對外電子化,及採用電子交易及付款系統。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中小企業在應用電子商務上不太成功,但超過60%的人相信運用資訊科技的公司是較具優勢的。

另一項在2002年9月完成的調查,探討了六個行業內400家中小企運用資訊科技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在資訊科技管治、基建和資源以及應用等方面,有60%的公司沒有任何商用軟件可應用在業務上。調查亦發現,雖然市面上的硬件及寬頻價格便宜,亦十分容易使用,但只有少數公司準備進一步把軟件應用到業務上。大部分的公司都有優良的資訊設備,但卻未能好好善用到業務上。周先生說:「中小企業在資訊科技的運用仍處於偏低狀態,我們需要鼓勵他們將硬件設備與商業程序的發展同步進行。」

周先生認為,今天的中小企業面對兩股壓力。首先,那些對資訊科技沒有認識又不創新的公司將被淘汰;第二,當他們的海外貿易夥伴都朝著電子化市場邁進,本地的公司亦需要將業務電子化方可生存下去。這是香港中小企業今日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知識管理

 羅達明先生談到知識及其管理時,提出利用知識管理提升服務行業的質素。有人說知識是維持企業競爭力的不變法門,可是企業對本身的情況、商務環境及全球商業潮流認識多少呢?企業對知識的掌握又有多少呢?

羅先生說,知識是資訊的集,助我們辨別趨勢及解決具體的問題。他說:「透過融會貫通,知識變成智慧,而智慧讓我們問:如果…將會怎樣?」羅先生指出,知識管理帶來更大的競爭,並加快了創新的速度,從今天商業世界的創新速度可見,不求創新的企業最終將被淘汰。

知識管理鼓勵人們建立一個透過互相學習而達致成長的文化,它亦鼓勵創新及新思維的出現。事實上,「知識」現已被視為資產,就如股票及資產負債表一樣。「知識管理對服務行業尤為重要,因為它與服務有關、與人有關。」羅先生說:「服務行業依賴知識及資訊。」

隨著投資產品及物流業的複雜程度日益增加,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加深認識也愈來愈重要。羅先生舉例說,在美國《財富》雜誌選出的500間公司中有九成已引入知識管理的措施。他說:「作為商界的管理人員,今天我們要解答的最重要問題是:我們是否清楚自己所知,又是否清楚自己所不知?」

環球工作,本地生活

戴偉國教授以電子學習及流動商貿為討論的重點。在教育界,大學正從傳統以校園和導師為中心的模式過渡到以學生及和全球互動交往為中心的學習模式。他說:「我們現在面對的是與工作環境息息相關的體驗式學習及終身學習,教育模式已經從『無所不學』轉到『及時學習』。

流動裝置的大量湧現為工作和學習開拓了一個以「我的時間、我的地點和我的速度」的模式進行,讓我們更好掌握及運用時間。他說:「這些技術令人們可以跨越不同空間,以更配合個人化的方式保持密切聯繫。」

戴教授說,當流動裝置成為學習環境的一部份,我們的學生、導師及院校之間的互動將進入新的時代,這就是電子學習與流動商貿的匯合。但這裡還有幾個涉及社會及個人的問題尚待解決,例如誰應控制資訊?我們能否有效「過濾」資訊?還有,在資訊科技領域裡,應用與設計亦十分重要,特別是人與人以及人與裝備之間的配合。他說:「如果我們要真真正正創造一個資訊及學習的環境,必須要放眼於全球,因為這正是我們的學生所面對的工作環境:我們在本地生活,但要面向全球工作。」

在價值鏈上分享體驗

最後Zmud教授談到提高企業在價值鏈上的能見度。他說:「北美的一些機構在討論企業時已不單只是眼於本身,而是要放眼於整個價值鏈──包括供應商、顧客及貿易夥伴。」透過流動商務的技術,打破地域限制,實時地捕捉與分享價值鏈上商業活動的情況。提升企業在價值鏈上的能見度有助提高效率、減低成本、提升質素、加快商業活動的速度、提高合時性,更有效地分析全球的趨勢,從而改善決策過程。他說:「關鍵就是不單只要眼一個機構,而是要放眼在一個大型市場內互相競爭但又利用電子商務進行聯繫的所有機構。這裡提出的電子商務概念,是指處理商業活動的商業平台。」

但是Zmud教授說,企業需要克服若干項障礙才能達到這樣的能見度,其中最重要的有四項:公司之間業務程序的不協調、依賴速度緩慢的序列通訊技術、在整個價值鏈裡缺乏資訊分享、以及規模問題,因為要克服其他障礙需要耗用大量的時間及精力。他說:「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電子市場,它們如何協助小企業克服障礙,以及協助企業在價值鏈內提高能見度。」界定成功的標準最後,馬博士建議與會者就他們討論的範圍提出衡量成功的標準。他說:「在電子商務裡,我們需要創新思維,找出嶄新的運作形式,但我們亦要考慮有關的風險因素。我們需要知識管理的專才與通曉技術的人才合作,尋求既創新又成本低廉的應用方案。」

任景信先生說,發掘獨有的發展空間對香港公司的生存十分重要。「在資訊科技行業裡,那是決定成功的因素。我們必須發掘具成本效益,兼擁有獨特而具額外價值的發展領域,例如已擁有相當豐富國際經驗的金融及專業服務行業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在電子政府服務上亦佔有優勢,應該加以發揮。」

周路成先生提議建立一個中小企業與大型機構能夠共同參與、而又不損企業精神的環境。他相信,電子市場是可以提供這樣的環境。電子市場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合作性的企業、資訊科技或電子商務入門網站,網羅所有服務供應商,好讓中小企業知道朝甚麼方向發展。」

羅達明先生說:「我認為要成功便要有能改變現狀的做法,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他相信香港如要成功,必須發展成為一個以知識為本的社會,這表示我們需要引入知識管理的正規方法。

戴教授則強調必須把電子商務的應用傳播開去。他說:「無論我們是以學者的身份、還是在中小企業內工作或與中小企業合作的人士,都要積極把我們看到的事件或事例傳揚開去,這樣才可以看到較大規模的成效。」

Zmud教授亦同意戴教授的意見。他說:「我們應該集中探討為甚麼電子商務應用未能傳播開去及如何加快它的滲透速度。」他補充說,人們需要明白甚麼是電子商務。「這不是一個商業對商業的網站,而是營商方式的改變,我們要克服對失敗的恐懼,以及成本的壓力。」而唯一可以保證中小企業能達到上述目標及從中得益的方法,就是互相合作。

最後,馬博士說電子商務潛質優厚、優點眾多,但必須從不同角度去探討及剖析,因此我們需要學術界及工業界不同專才攜手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發展更符合成本效益的電子商務。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