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瑪竇到跨文化研究

 

繼中國文化中心於1998年成立之後,香港城市大學再獻新猷,於2001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跨文化研究中心(見本刊),進一步落實城大推動文化交流與研究的使命。城大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張隆溪講座教授說:「基於特殊的歷史及地理因素,香港是東西方文化匯聚之處,因此是研究東西方文化互動關係最理想的地方。」

緊接著開幕儀式,該中心於10月13日至15日之間,舉辦了「利瑪竇及四百年來之中西文化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齊集來自歐美、亞洲多地的近40位學者,就圍繞晚明利瑪竇等耶穌會士來華所帶來的中西文化互動與交流,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討論。

在開幕典禮上,專門研究16世紀至現代中國歷史的美國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歷史系史景遷教授應邀到城大發表題為「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機緣巧合還是刻意為之?」的專題講座(見16頁),吸引了近三百位中外學者及對跨文化研究感興趣的人士出席,也得到多家本地及國際傳媒的大幅報導。

而在「利瑪竇及四百年來之中西文化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開幕禮上,該中心則邀請了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科學史基金會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暨古代哲學和科學史的榮休授羅界爵士,以「誤解是否無可避免?--利瑪竇與跨文化問題的詮釋」作主題演講(見22頁),聽者反應熱烈。

據張教授介紹,由於2001年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北京建立耶穌會傳教團的400周年紀念,因此跨文化研究中心乃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組織了這個以中西文化交流為題的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宣布中心的正式成立。他表示:「耶穌會士學習中文,到中國傳教,與中國士大夫交往,既使部分明末皇室貴族成為基督徒,又把中國儒家經典如《論語》、《大學》等翻譯成拉丁文,在歐洲出版,對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他強調,意大利旅行家馬可勃羅雖然早於元朝就已東來,絲綢之路亦打通了東西方貿易之門,不過,中國與西方在「精神層面上」的真正接觸,乃肇始於利瑪竇的東來。職此之故,城大此次研討會乃以利瑪竇作為起點,探討東西方在思想、文化、藝術、科學等多方面的互動。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