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建設e商學院

何圻光

 

踏進商學院院長何炘基教授的辦公室,即時叫人眼前一亮的是書桌上並排的兩台——不是一台——電腦顯示器。

 

何教授連忙解釋說:「這不是光擺著好看的!在無紙張文件管理的環境中,我們的確是需要兩台顯示器:一台用來抽看傳閱的文件,另一台則用來書寫意見及閱讀其他同事的評論。」兩年前,商學院為了進一步發展成為電子商學院,裝設了從市場買回來改裝的線上集體決策支援系統。有了這個線上系統,學院的主要成員便可在學院的研究委員會正式會議前,先行評審各項撥款建議。何教授說:「這樣,各委員可預早就最佳和最差的建議取得共識,正式會議時,只需集中討論介乎兩者之間的建議。」這樣,雖然會議的時間未必能夠縮短,但討論的內容卻肯定有意義得多。」

 

去夏開始醞釀轉型

 

何教授認為上述的線上系統,可代表商學院最近多個月來的重大轉變。他說:「我們要逐步發展為電子學院,並不是加設一兩個

課程或科目便可以,還得改變我們的一貫思維。」何教授認為,這套新思維包括重新全盤思考學院對教學的支援和行政程序,好比商業機構需把背後的整套運作方式全面精簡及電子化,以配合其前線的網上零售業務。不過,何教授也同意,儘管背後運作方式的改變極其重要,還是不如前線的轉變可以即時發揮影響力和引人注意,例如數以千計的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得到的課程和科目。

 

商學院決意朝向電子商貿方向發展的目標,最先是在2000年6月的一次學院退修會中提出的,該次會議共有六個核心學系和學院辦公室大約30位資深同事參與。何教授認為,他們的任務就如同把「電子」元素結合到大學本科課程當中,是該系的一個重大突破。商學院在四、五年前,重新設計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的課程,擴闊學科範圍,用意是為所有一年級學生奠立良好的商學知識基礎,才讓他們升讀主修科。兩年前,學院首創香港的互動商管理碩士學位(iMBA)課程,以寬頻互動電視及互聯網技術教學,大獲好評(見互動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何教授及院內其他資深同事認為,倘要變為真正的電子商學院,便得全面增強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的課程,以配合新經濟的發展。這是無可避免的,理由之一是香港正朝著由電子科技帶動、以知識為本的經濟模式發展;其次,率先改革可令城大有機會超前本地的其他大專院校。

 

在去年夏天的退修會後,商學院完成轉型為電子商學院的具體計劃,其主要策略包括:全面修訂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與業界組成聯盟、擴闊學生的學習層面。

 

互聯網學習模式受歡迎

 

課程改革方面,學院為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一年級本科生的共同基礎課程,增設了跨學科的電子商貿必修科,並同時加強及擴大與電子商貿有關的選修科。此外,學院鼓勵講師和導師在原有課程內加入資訊科技的元素,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擴闊學習層面。何教授舉例說,經濟及金融系開設的兩門投資課程,將引入新的互聯網學習模式,兩科共300多位同學可自由選擇傳統或互聯網的學習模式,結果接近四分之一的學生選了網上學習,反映年輕一代開始接受以資訊科技為本的學習方式。當然,學院不忘與選擇新學習形式的學生保持聯繫。講師和導師每月會致電或寄發電郵予同學,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何教授說:「網上教學模式起初的成本會比傳統模式高得多,我們可能要額外聘請教學助理,以確保學生得到恰當的指導。」

 

雖然增加了新的課程和內容,但學院會致力把本科學位的學習量降至90至95學分。此外,吸收了互動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課程的成功經驗,學院將邀請工商界的專家和專業人士教授約20%的本科學位課程。何教授解釋說:「要保持課程內容的活力和新鮮,並與業界的最新發展同步並進,我們便該這樣安排。」製作互動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課程的錄像內容時,學院會邀請外界的專業人士負責在幕前講解,因為他們通常較習慣在鏡頭前演講,也比學院的教授更熟悉錄像的特性。這樣,學院的教授可專心撰寫課程內容,只偶爾以嘉賓專家的身分亮相。

 

忙於設立旗艦課程

 

除了重新設計整個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的課程外,學院亦忙於設立其旗艦課程——工商管理榮譽學士(電子商貿)學位課程。據何教授表示,這是本港首創的大學本科電子商貿學位課程。學院得到資訊系統學系的協助,在2000年9月開辦這項新課程,目前約有100名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一年級生主要來自今年修讀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的學生,而二年級生則主要是高級文憑的畢業生。學院要待2001年9月,才會經大學聯合招生(JUPAS)公開收取報讀工商管理榮譽學士(電子商貿)學位的學生。何教授說:「從目前的熱烈反應來看,我深信這項課程會成為學生的熱門選擇。」

 

在新經濟的眾多行業和業務之中,有兩項與香港發展極具關係:電子物流及電子銀行和電子金融。學院的一些教授認為城大在這兩方面都有人才優勢,而有關的研究和顧問工作亦超越本港的其他大學。何教授同意上述兩個項目可為香港和城大帶來無限的發展空間,但他同時指出電子商貿仍在發展的雛型階段,不同行業和業務之間的界定有時難以清楚劃分。他說:「電子商貿仍在不斷演變,並將對所有運用數碼科技的商業程序帶來全面改革,它的範圍橫跨了會計、財務、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不同範疇。在情況未明朗前,我覺得無需太早專注於某一方面。倘若我們現在就認定某一方向,只會倒退回電子化以前的時代,把知識區分為各個不同小節。」

 

積極拓展與業界合作

 

他相信,即使在商業管理教育的新時代,還是應該盡量擴闊學生對電子商貿的知識層面,開拓他們的視野。學院不希望過早強迫學生專注於某個方面,而是盡量讓同學認識到電子商貿所應用的各種新技術。何教授以數據採挖(datamining)為例,指出這是一項新興的技術,在數以億萬計字元的數據當中搜尋未可預知的規律,因此亦稱為數據庫的知識開發。事實上,學院在這方面的努力,已使得管理科學系與全球最大的統計軟件公司SAS Institute結成聯盟,並於去年12月12日在系內成立首個為本港機構服務的企業知識開發中心。該中心由SAS捐出價值100萬美元的專利軟件,而城大管理科學系則提供專業人員,負責開辦訓練研習班及工作坊。預計中心將於2001年初投入服務(詳情請參閱開發知識創造商機)。

 

何教授表示,與SAS結盟只是商學院積極與業界合作的一個開始。本文執筆時,學院正準備與業界簽訂兩項新的合作協議,包括另一家知名的統計軟件公司以及一家規模頗大的國際流動通訊公司。與業界的這類合作,將有助學院達到成為一所真正的電子商學院的目標,並且成為服務香港商界的資源中心,特別是中小型企業。

 

其他支援學院課程轉型的計劃還包括一系列改善支援設備的基礎措施,比如設有由學院本身或外界開辦的短期網上課程的學生自修中心。另一構思是委任等同副院長級的科技主管一職,以監督學院的電子商貿課程及有關活動的發展,並統籌加速大學中央與學院之間的知識流動。此外,學院將挑選員工擔任「科技精英」(“champions”),減低他們的工作量,他們在購買電腦器材上可享有資助,甚至在新成立的公司享有認股權。上述計劃的目的都旨在鼓勵學院的同事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發展領導才能,以在校內建立一個新的電子商貿文化。在實際建設方面,學院裡的一些學系已設立電子大堂或茶座,利用雅緻而舒適的空間擺設沙發、高背椅和接上互聯網的電腦,以促進同學與同學及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下一階段的最新發展,是在管理科學系設立電子走廊,讓同學通過走廊時,得到與別不同的互動學習經驗。

 

開設新科目以及在課程內容加入電子工具,並不會改變學院原來的最終目標,那就是:培養具有廣博知識、精密思考能力,清楚達意及互相合作的新一代知識分子。唯一不同的只是,學院將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掌握必須的工具和思維,來解決未來的商業問題。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