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故事

正在显示 51 至 60 笔资料(共 220 笔资料)
Nanofiber-based biodegradable millirobot
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领导的一项研究,成功制作出可以生物降解的纳米纤维多足机器人Fibot。这纳米机器人不但可于肠道内行走,更可因应环境的酸碱值而降解,到不同的预定肠道位置定点释放不同的药物。
river pollutant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的学者参与一项全球研究发现,全世界河流都存在广泛的药物污染问题,包括香港两条河流:启德河和林村河。该研究涵盖全球1,052个河流采样点,结果显示,当中逾四分一地点的药物浓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毒性风险。
Engineering Research
Engineering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by applying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o turn discoveries into new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es that are applicable to everyday life.
Robotic VR system for Covid-19 swab tests
Covid-19新冠病毒病的全球大流行加速了机械人的应用,亦令到各界更迫切需要能够无缝连接起用家和机械人的先进“人机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 HMI)系统。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和另一院校联合领导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开发了一套名为“Robotic VR”的崭新人机界面操作系统,该新系统由柔性的多层电子皮肤组成,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和触觉反馈。
COVID-19 vaccines cityu
新冠疫苗被视为终结疫情的希望之一,但全球正面对疫苗分配不均的问题。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及合作者领导的一项研究推算出,如果高收入国家在自家疫情受控后,将大约46%至80%的疫苗捐赠予中及低收入国家,不仅大大降低中及低收入国家的确诊率及死亡率,更为高收入国提供间接保护,最终有助加速全球疫情终结。
green tech fund cityu
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领导的四项研究,早前获香港环境保护署首届“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拨款共港币2,026万(折合约1,646万人民币),在项目数量和总资助金额均是全港大学之冠。
super-elastic alloy
金属一般在加热时会膨胀并软化,不过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及其他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便首次发现了一种超弹性合金会反其道而行,即使被加热至1,000K(约726.85°C)甚至更高温仍能维持刚度(stiffness),更几乎没有能量耗损。研究团队相信,该合金可以用于制作航天任务所需的高精准度装置。
the leidenfrost effect
钢铁和航天工业以至核电厂设施,都需要有效地冷却高温表面,但在物理学上,高温会衍生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阻碍液体冷却高温表面。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领导的研究团队,最新研发出“结构热装甲”,能有效将液体冷却的应用温度提升至摄氏1,000(°C)以上,彻底解决266年以来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带来的难题。
Novel Double Helix Yarn Piezoresistive Sensor for Pulse Monitoring
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领导的一项研究受DNA启发,发现运用双螺旋结构编织出的纺织品有助解决上述技术困难。团队更研制出柔性压阻传感器来感测人体脉搏的跳动,该传感器反应快速、受按压后能迅速回复原状、而且讯号稳定,有望可用于需求日益壮大的医疗保健市场。
improperly discarded surgical masks threaten the marine ecosystem and food chain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口罩已成为生活一部分。不过,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若不当弃置外科口罩,或会导致严重的微塑料污染,被污染的海水量相当于可注满超过54,800个奥运标准游泳池,令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食物链受到影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