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类价值的“真正价值”

 

Prof Benayoun
莫奔教授(第一排左二)、简鸣谦博士(第一排左一)和神经设计实验室的团队成员。

随著信息及通讯科技的进步,数码化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量化许多不同的东西,但是像“爱”、“和平”、“尊重”和其他人类价值这类的抽象的东西呢?城大创意媒体学院莫奔教授(Professor Maurice Benayoun)是媒体艺术领域中著名的艺术家、理论家及策展人,他一直致力于“思维空间(香港) — 都市化、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响应性神经设计”项目,旨在透过互动展览,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社会、创新及科技挑战。

VoV Taipei
展览邀请参观者根据不同的抽象概念制作各种形状。

《思维空间》(MindSpaces)是由欧盟资助的大型项目,旨在通过参与式设计改进室内外环境的设计过程,包括对个人反应的多感官测量。该项目由欧洲发起,目前已形成一个由全球12个合作伙伴组成的联合体,其中包括莫奔教授和城大。作为欧盟与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及创新合作计划资助的两个项目之一,《思维空间(香港)》是一个拓展项目,通过利用相同的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脑机接口等,创造个人和集体的“神经设计”,从塑造抽象到塑造物体和建筑。

神经设计与《大脑工厂》

莫奔教授说:“神经设计就是利用大脑来控制形状和形式的不断变化”。在《思维空间》联合成员的外部支持, 以及城大陈皓敏博士Colin Blackmore爵士教授Bruce Ransom教授担当神经科学顾问的支持下,莫奔教授与城大创意媒体学院副教授简鸣谦博士(Dr Tobias Klein)和城大互动媒体电算应用中心神经设计实验室展开团队合作,开发了一款脑机交互的“脑塑形”机器。它可以从用户的大脑中获取脑电图(EEG)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用户如何对看到的形状做出反应。

为精准校对系统,团队从最难设计的抽象概念部分入手,如“空间”、“力量”和“爱”。他们创建了《大脑工厂》(Brain Factory)项目和展览,邀请展览参观者根据不同的抽象概念制作各种形状。此外,团队还使用了头戴式脑电图装置,用来监测参观者的脑电波,这些脑电波产生的电信号有助于评估和演变屏幕上的3D形状。

团队成员将这些看起来像流动的液体或舞动的火焰通过3D打印成实物分发给参观者,或制成雕塑放在展厅中以供展览。莫奔教授将这一过程描述为“物化”,即将思想转化为实物。

此外,莫奔教授与其团队还与城大校友Nicolas Mendoza博士进一步合作,开展了《价值的价值》(Value of Values)项目,旨在“通过为价值赋形”,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价值。这次参观者没有收到打印的3D实物, 而是在他们的数字钱包中得到了一个“价值的价值”(VoV)代币,和一个已在区块链上注册的形状。通过将形状转换为“VoV”代币,人们可以以物易物或出售“价值”。莫奔教授表示:“在这个区块链交易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跨文化、跨国家的不同人类价值观的交易和排名。”

在区块链上交易人类价值

这些交易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 道德陈述”,呈现出一种特殊的“ 交易诗”。莫奔教授表示:“如果你为和平付出爱,或者你为性付出金钱,那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陈述。’收藏VoV代币也能反应出收藏者在生活中各个事务的主次之分。”

莫奔教授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他们将借助庞大的建筑历史数据库、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来生成形状,并观察人们的反应。

此外,莫奔教授还与著名的美籍土耳其艺术家Refik Anadol合作,开展《思维空间》另一个项目 —“ DïaloG”,旨在体现除社会和文化差异因素外,影响相互理解的因素。莫奔教授解释道:“这是一个城市艺术装置项目,每个装置内都是不断成长的‘活的实体’。这两件艺术品就像是来到陌生城市的外星人、陌生人或移民,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如何理解对方,还会受到周围人的反应的影响。”在全球重大媒体艺术节 — 2020林茨电子艺术节上,莫奔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展示了尚未完全成长的“外星人宝宝”,他们将在稍后见面。

莫奔教授表示:“这个全球性项目非常复杂。我们开发技术工具来进行3D设计,设计物体与建筑,为人类思想赋形。我们让艺术品具有很强的社会互动性,打破美学界限,涵盖伦理、金融、神经科学和社会意识领域。这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价值的真正价值。”

Reification
“物化”— 通过3D打印将思想转化为实物。
Value of Value
《价值的价值》 — 台北2019数字艺术节。

此文章收录于CityU RESEARCH

Newsletter Subscription: Research 

* indicates required

Areas of Interest 

联络资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