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我 的 演 繹 — — 區 大 為 作 品 展

 

我是一個不停地創作的人,可以說創作就是我的生命。」區大為先生一語道出對藝術創作的熱誠。區先生是香港著名的篆刻家及書畫家,他每一次出版作品集或舉辦展覽都必會帶來新意和新作,不會重複他過往的作品。3月14日於城大藝廊開幕的「朱墨兩近—區大為作品展」展出區先生最近的新作。

區先生今次展出一些較大的作品,小則六呎高,大則八呎。畫作方面以焦墨山水畫為主,只有一幅設色畫。書法方面,大部份以茅龍筆書寫。茅龍筆寫出來的字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飛白效果(即在線條中間出現空白),使人更感到不羈,悲壯及滄桑,與毛筆寫出來的飛白有異。據區先

生說,用茅龍筆寫出茅龍的特性又要有毛筆的感覺是不容易的。至於刻印,區先生通過特別設計的篆字造型,以厚實樸拙的刀法,呈現他個人的生活態度。

區先生14歲開始拜書法篆刻名家吳子復先生名下學習書法。「當初學習書法只是希望可以把字寫得好一點,並沒有想過要當甚麼藝術家。」區先生說。數年後覺得書法未能滿足他的興趣,遂開始跟隨吳先生學習篆刻,其後更自學繪畫,自始與這三門中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浸淫其中已40餘年。「我對這三種藝術絕無偏愛。當我寫書法時,會惦記著篆刻和繪畫,作畫時又會想著書法和刻印,刻印時又忘不書畫。」區先生對這三種藝術同樣愛好,觀賞者亦然。城大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在為是次作品展致開幕辭時說,在欣賞區先生的書法時會想起他的畫,欣賞他的畫則想起他的字,欣想他的刻印時便想起他的書畫。篆刻是集書法、刀法和設計於方寸之間的藝術,而書畫同源,都是以點與線構成,所以三種藝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是甚麼給予區先生不停創作的動力?「是遺傳因子。」區先生打趣地說。區先生的父親是熱愛藝術的人,所以從小便受到父親的薰陶。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我在創作中得到無限樂趣。」他說。「創作過程與完成一件好作品後所得到的喜悅都是動力之源。」

區先生說只要保持一顆「閒心」就能夠不停地創作。倘若一個人生活營營役役,心煩意亂就會失去創作慾。是次展覽的刻印「忙人之所閒」和「知足」正正反映了他的人生態度,「知足自然沒

有煩憂,常說知足常樂是也。」區先生做人的哲理、宗旨和看法就是他創作的動力。他的作品都是圍繞著他的生活,都是「道家常」,有感而發的。區先生亦愛作詩,抒發自己的感受。是次展覽的作品中不乏區先生的詩,內容有談他的教學感受,被學生團團圍著發問的情形;與朋友聚舊,到黃山光明頂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及自我反省等等。是次展題「朱墨兩近」亦是取自區先生的詩句「丹青治石茅龍書,既近墨時也近朱」。「印章主要是以紅色來表達,而書畫是用墨來表達,遂以此為題。」區先生說。

「其實做藝術創作就是一個人自我的表達。」他說。是次展出的一個刻印「翻著襪」就是借一首唐詩「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剌你眼,不可隱我腳」來說明這個想法。人人都說詩中的禾尚翻轉了襪子來穿,但禾尚卻認為別人看得不舒服並不打緊,自己翻轉襪子穿著,腳掌不會踩著線頭,穿得舒服便行。不過,區先生補充說,做藝術也不得只顧自我表達而忽略基礎,個人的修為和技法是先決。

除了醉心於藝術創作,區先生亦積極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城市大學副校長(行政)黃玉山教授在致開幕辭時盛讚區先生在教育後輩方面不遺餘力。區先生目前是城大中國文化中心的客席藝術家,開辦認識篆刻工作坊。

坊間對區先生作品的評論不勝枚舉,區先生又如何看自己的作品呢?「一個字『真』。」他說。「在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我,不是表面,而是內心,一顆赤子之心。」區先生表示,不論處世、做人、做事,他都是憑一個真字。「我是憑一顆真心來創作的。」他說。

「朱墨兩近—區大為作品展」直至5月31日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在城大藝廊舉行,希望更了解區大為先生的「真」就不要錯過展期。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