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講座論述負電容及神經生物學角度的語言研究

 

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榮休校長張俊彥教授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之系統校長曾志朗教授,最近為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主持城大傑出講座,分別論述負電容以及神經生物學角度的語言研究。
 
張教授在5月3日發表題為「具負電容閘極之鰭式場效電晶體的新里程」的演講,他指出台灣在負電容閘極場效電晶體方面的研究發展,令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頂尖基地。
 
張教授是微型電子、微波以及光電領域的知名專家,對台灣的電子工業、教育及材料科技作出極大貢獻。他在國立交通大學創立了台灣首家半導體研究中心,並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指出多功能的鰭式場效電晶體在鰭內具有一個額外閘極,兼備高開電流與低關電流的完美特點,適合應用於未來的物聯網。
 
張教授也在講座中介紹了一種新的磁金屬絕緣體金屬電容器,能夠比鋰電池儲電多10萬倍。他指出是時候重新改造電晶體了。
 
曾教授在5月5日的講座,題為「語言、多元化及複雜性:以神經生物學觀點談人類交流的三個S」(Speech, Sign Language, and Script;話語、手語和文字)。
 
曾教授認為,要是我們對語言神經運作的認識不足,就難以對語言有真正的了解。他指出對母語為西班牙語、英語、希伯來語及漢語的人士進行功能磁力共振成像的實驗,反映出不同程度的正寫情況。
 
他表示在語音對應拼寫方面,西班牙語基本上是音與字相符的,漢語卻有很大的差異,英語和希伯來語則在兩者之間。
 
曾教授是中央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員兼院士,並曾擔任台灣教育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