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人文學院院長描繪跨學科教育願景

鄭智友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11月29日在城大描繪出一幅美好願景:以跨學科教育應對21世紀社會面臨的挑戰。

利大英教授徵引古今中外眾多哲學家、藝術家、作家、科學家的著作,指出現代社會需要開拓思路、更新觀念,才能應對今日世界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頭緒紛繁的問題。

他說:「要解決如此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以跨學科協作的方式來應對;現有的各種單一學科,無法獨自想像、處理、解決今天人類社會和物質世界的複雜問題。」利教授同時是城大的中華及跨文化研究講座教授。

這場演講題為「再思人類的未來:舊界限與新天地」,是城大新設的講座系列中的第一場,主講嘉賓均是城大的資深學者。這系列講座由校長郭位教授倡議發起,取名為「校長講座系列:學術薈萃」。

郭教授感謝利教授擔任這系列講座的首位主講嘉賓。他說:「我們希望每年舉辦六至八場這一類的講座。這一系列新設的講座,將使城大學生有機會直接受教於本校最傑出的學者,並有機會就當代的重大趨勢和議題從事理智的討論,令自己在城大獲得的專業教育更具優勢。」

利教授最近獲法國政府頒發「法國一級教育榮譽騎士勳章」,這是目前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勳位之一,表彰他在法國里昂第三大學任副校長期間對法國國民教育作出的重大貢獻。利教授的演講回應了校長的想法,他認為學者和學生都需要深刻省思人類整體的經驗和知識,從而構建全新的、既開放而又嚴謹的思想方法,對人文學科、對世界的未來作出反思。

他指出,現今的教育體系往往局限於結構狹窄的特定學科,很少容許跨學科的互動。利教授說,我們需要創造、或者重新創造一個環境,讓人文學科和所謂「嚴謹」的科學共生共存、彼此滋養。

利教授舉例說,他注意到過去的藝術家往往精通科學及數學,例如眾所周知的達芬奇不僅以審美細膩著稱,而且也以精通科學而聞名;英國畫家泰納的畫作描繪的明暗和色彩,也得力於他對科學的研究。

利教授指出,引入通識教育、設置新的四年制本科課程,對學生是一個大好良機,不單能鼓勵他們拓寬學習的領域,更令他們的心胸開闊,獲得全新的視角。

利教授又指出,訂於2011年1月開始運作的香港跨學科高等研究院,將注重探索新興的學科領域,催生新的思維方式。

「這所高等研究院將積極邀請校外的研究人員,也支持本校的學者,同心協力參與超學科的、跨學科的的研究,不論是在本學院之內,或是超出大學範圍,或甚至是與本區域的、世界各地的學者和院校合作,」利教授說。

高等研究院將配合香港研究資助局擬定的重點研究主題,展開充滿活力的研究計劃,特別是在公共衛生、生態環境和其他重要研究領域。

隨後的答問環節由比較文學及翻譯講座教授張隆溪教授主持,與會者對演講中的某些議題提問,涉及所謂的「嚴謹」科學和人文學科如何應對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何在大學架構中開闢空間以容納全新的跨學科研究及教學,如何向家長、招生對象等的城大持分者推廣這一新的概念。

張教授指出跨學科課程已獲得熱烈回響,例如城大新近開設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課程,其核心科目涵蓋工商管理、自然科學、通識教育、市場營銷等領域,課程推出後報名者如潮湧至,學額供不應求。

「課程只招收25名學生,但我們卻收到2,000多份申請,」張教授說。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