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傑出科學家暢談天文學及路橋工程的發展

馮美玲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邀得中國傑出科學家蘇定強院士鳳懋潤總工程師於11月25日來校主持專題講座,題目分別為「望遠鏡和天文學:400年的回顧與展望」及「鋪路架橋,造福社會」。

蘇院士回顧了400年來望遠鏡和相關技術的演進與發展歷程:從伽利略1609年製造的3.8釐米直徑的折射望遠鏡,到射電天文學和射電望遠鏡的誕生,直至2008年落成的LAMO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

隨後蘇院士概述了400年來天文學的重大成就。他說:「天文學這門科學涉及物理學、哲學、人類思想和宇宙觀等學科,同時對這些學科作出重大貢獻。」例如,廣義相對論和恆星演化理論的建立、對地球外行星的探測、銀河系和銀河外星系以及宇宙演化理論的建立等,均與天文學息息相關。

「未來天文學的研究重點應是暗物質和暗能量,」蘇院士說。暗物質是不發光也不吸光的、未知「隱形」粒子;暗能量則是雖不可見、卻能推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研究暗能量或有助破解宇宙加速膨脹的問題,」。蘇院士補充說:「對暗能量的研究,很可能導致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的一次新飛躍。」

聽眾跟隨蘇院士漫遊神秘浩瀚的宇宙後,又隨着鳳懋潤總工程師返回地面,聽他描述過去數十年來中國內地鋪路架橋工程的成就和進展。

鳳總工程師說:「中國的公路總長度在1949年只有8萬公里,1979年增至88.9萬公里;但在1979年到2009年的30年間,增至386萬公里。」建成的高速公路已達6.5萬公里。縱貫南北、橫跨東西、俗稱為「五縱七橫」的全國公路系統在2007年完成,較原計劃提早13年。農村公路的興建亦正如火如荼般進行。

世界銀行高度評價中國公路網絡的發展,認為中國經濟得的快速發展,與高速公路建設密切相關。相反,俄羅斯、印度等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制約。目前,俄羅斯、印度等國家正積極學習中國建設高速公路的成功經驗。

公路建設與橋樑不可分隔。鳳總工程師說:「中國橋樑建設的帷幕是從珠三角拉開的。」80年代初期,珠三角藉經濟特區優勢,大規模建設公路和橋樑。此後數十年間,建橋技術不斷進步,樑橋、拱橋、索橋等跨江河越湖海,單是公路橋已建有621,907座,總長度達27,261公里。橋樑建設的成就,僅舉一例可見大概:跨越長江的大橋,從1979年的3座已發展今天的129座。目前,國內跨度超過1,000米的大橋已超過11座。

目前中國的公路建設正朝着崇山峻嶺、大漠戈壁等特殊自然環境的西部地區推進,高速鐵路建設也在東、中部展開,其中有泰州多跨連續懸索橋、大勝關高速鐵路連續鋼桁拱橋等新結構,以及以港珠澳大橋為主幹的跨越海峽海灣的沿海通道。

兩場演講均伴有豐富的視像資料,兩位講者對學科專業的熱忱和真知灼見,令聽眾全神貫注,十分投入。蘇院士和鳳總工程師異口同聲地表示,在天文學和路橋建築兩大領域,中國正在從大國通向強國的道路邁進,未來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尚寄望在於年輕一代。

蘇定強院士是中國著名天文學家兼光學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在望遠鏡光學研究領域,提出過多項新的設想和光學系統,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並四度獲得中國科學院獎。為表彰其貢獻,第19366號小行星被命名為蘇定強星。

鳳總工程師曾任交通部總工程師,現為交通部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協七屆全委會委員,並在同濟、西南交通大學等院校擔任客座教授。鳳總工程師從事路橋工程建設40餘年,曾主持設計中國首座跨徑逾千米的橋樑,即江陰長江大橋,獲得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

講座由城大協理學務副校長馮剛教授主持。出席講座的其他嘉賓包括:科學及工程學院院長呂堅教授、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科學與技術部匡增意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