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香港詞語幾番新

吳佩琪

 

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後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交往日益頻繁,不少內地詞語因而融入香港人的生活,亦有部分來自香港周邊地區或自創的詞語湧現。香港城巿大學(城大)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最近為過去十年不斷湧現的「常用」詞或日益被遺忘的「邊緣」詞作一統計,並由6月26日起陸續在網上發佈統計結果。

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鄒嘉彥講座教授表示,中心希望在回歸十周年之際,回顧過去十年香港詞語的重要發展和變化,藉此集體回憶本港在這十年間走過的歲月。他說:「這些數以萬計的詞語不斷發展及演變,有些會變得根深蒂固成為香港日常詞匯,典型例子是『特首』和『特區』。」

中心自1995年起開發了「漢語共時語料庫」,對港、澳、台、京、滬、新加坡等地漢語媒體語料作量化的比較和分析,十多年間處理了超過二億個漢字語料,當中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地回歸前後時段,甚至橫跨兩個世紀的用語,藉以了解和比較漢語在不同時空領域中的發展。

據語料庫的統計資料,自1997年至2007年十年間,香港湧現的新詞語約有一萬個,部分已經成為日常詞匯,並得到港人的「認同」,例如:「雙規」、「黃金周」、「自由行」等等。台灣地區也提供了「凍省」、「第一家庭」、「紅衫軍」等詞匯。

鄒教授說:「除了以十年內出現累計頻率顯示新詞之外,中心亦注意這些詞語的動態發展,因為詞語代表的事物或槪念在社會文化中會因時而變,不同時期的使用頻率可以上升、下降、甚至消失。所以,詞語的發展跟我們社會有着密切的關係,並且反映出市民大眾所關注的事情,亦體現了香港的文化特色。」

中心把這些新詞分為四大類:(1)常用詞:使用頻率已穩定,並成為香港常用詞語,如「紅籌」和「泛民主派」;(2)準常用詞:使用頻率逐年遞增,呈現上升的趨勢,如「強政勵治」和「香薰」;(3)準邊緣詞:曾達到相當的使用頻率,近年詞頻大減,如「負資產」和「法輪功」,今後或會消失的詞語;(4)邊緣詞:近年已被邊緣化,甚至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如「千年蟲」和「清潔大隊長」。

中心將於6月26日起一連幾天,在其網頁發表有關統計資料,讓公眾重溫這些詞語及有關的香港大事。6月26日發表的是「邊緣詞」(見下文),隨後發表的詳情如下:

6月27日:準常用詞──使用頻率逐年遞增,呈現上升趨勢的詞語

6月28日:準邊緣詞──曾達到相當的使用頻率,近年詞頻大減

6月29日:常用詞──使用頻率已穩定,並成為香港常用詞語

「邊緣詞」:

1. 千年蟲/千禧年

電腦內部系統採用兩位數字來表示年分(即98表示1998年)。當踏入千禧年(1999年12月31日後), "00"則會被電腦理解為"1900"年,電腦的運作因而倒退100年,由此可以觸發數碼世界的災難性混亂。這種問題被稱為「千年蟲」,曾引起世界各國的特別關注。

2. 抗炎/零感染

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全城恐慌。幸好全港市民上下一心,合力對抗非典型肺炎疫症(抗炎),使香港在短短幾個月內,達致零感染,並且獲得世界衛生組織把香港從疫區名單中除名。

3. 銀主盤/負利率

由於嚴重經濟調整及「八萬五」政策,一些物業因業主沒有能力繼續按月供款,而被銀行收回,並再轉售或拍賣,此等物業稱為「銀主盤」。另外,有存戶所得的利率為負利率,不但沒有月息,更要付手續費用,存款因此會遞減。

4. 維港匯

2003年非典襲港,嚴重影響經濟,香港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在維多利亞港旁籌辦了一場雲集海外著名歌影星的演出。但因為花費過高,口碑不好,受到多方批評,香港政府亦需要為這個匯演包底一億元。

5. 短樁

部分居屋被發現嚴重偷工減料,當中用作支撐大廈地基的樁柱,有不合乎標準長度的現象,因此,這些屋宇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後來廉政公署亦正式拘捕及起訴有關的承建商,部分政府官員亦要負責。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