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長談600年前的世界態勢

陳舒萓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校長張信剛教授於3月30日以「論鄭和下西洋時期的世界態勢」為題,為城大中國文化中心主持文化講座,吸引了近200位師生和校外人士參加。

一位出席的學生表示﹕「我特別選擇來聽張教授的文化講座,主要是因為張教授是工科出身。他對歷史、文化課題一定另有看法,可以擦出一些特別的火花。」

張教授的演講,主要介紹鄭和七下西洋時期(1405-1433)、亦即15世紀上半葉的世界,就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以至北非、歐洲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進行簡要的描述與對照。他指出,過去中國人所認識的世界史,是以西方為中心的文明史;他則希望採取中立的史觀,帶領聽眾對當時的世界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張教授開宗明義表示﹕「我要講的不是鄭和,而是鄭和下西洋時期的世界態勢。」他充滿想像力地把自己假扮成一個乘坐在升空的熱氣球裏的歷史導遊,從中國出發,帶領聽眾航向朝鮮、安南、日本、菲律賓等橫跨全球四大洲的二十多個國家,把當時的地球「繞了一圈,看了一下」。張教授並透過電腦軟件,向聽眾展示了60餘幅古代地圖、繪畫和攝影作品,使得這場將近兩個小時的學術講座滿溢著文化、藝術氣息。

在介紹600年前的中國的情況時,張教授表示﹕「明朝初的中國,無論從農業或工業的生產技術,商業的興旺,城鄉人口的生活水平,文化的精緻或是從軍事力量來看,都毫無疑問居世界第一。」張教授並透過一幅明代畫作,以其中栩栩如生的的生活細節,來說明明代民生的富裕與文化的精緻。

在走過中國後,氣球繼續向亞洲其他地區進發。在航行到中亞一帶時,張教授除論及當時的波斯藝術外,更介紹了鄭和的特殊家世。原來,鄭和本姓馬,其六代前的先人來自中亞,落籍中國。鄭和和他的船隊中的航海人員及通譯許多都是穆斯林,他的祖父和父親也都曾到過麥加朝聖。張教授說﹕「鄭和來自中亞,後來又以中國官員的身份前往中亞促進中國與該地區的外交聯繫,也算是一段歷史佳話。」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埃及歷史學家伊本.喀魯敦(1332-1406)。他於鄭和航海時正在開羅講學著述。他研究了人類及各文明和王朝的歷史,提出一個定論﹕各文明及各朝代都有週期性的興與衰。張教授說﹕「這個週期性歷史觀影響了20世紀歷史學家湯恩比(Toynbee),使他提出21世紀應屬於太平洋地區的亞洲人的說法。」

綜合600年前世界各國的發展與態勢,張教授總結道﹕「綜觀人類歷史的發展,君主專制制度早在公元前2世紀已經出現的中國絕對屬於早熟型,因為遠在大西洋濱的英、法、西、葡等國,一直要等到鄭和下西洋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出現君主專制。」

去年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有關鄭和下西洋的討論此起彼落。城大中國文化中心也就這個歷史性課題召開兩次大型的學術研討會議。張教授說﹕「鄭和七下西洋雖是前所未有的壯舉,但對整個世界來說,它卻顯得很平靜。它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不曾產生它之前的成吉斯汗西征或是它之後的哥倫布發現美洲那樣的震撼。然而,這絕不是說人們不應該紀念鄭和這位航海先驅與傑出外交家。」

張校長的談話引來學生熱烈反應。創意媒體學院二年級學生姚淑儀同學表示﹕「原以為這個講座是講鄭和,沒想到是講當時的世界,它的內容非常有趣,校長也為這個講座做了非常充份的準備,還展示了那麼多圖片,真的顯示校長是一位又博學又有文化和充滿藝術涵養的學者。」

資訊系統學系一年級學生盧俊傑同學表示講座令他擴大了自己的歷史視野。他說﹕「過去讀歷史,經常只專注於一些特定主題與範疇,而且只知道教科書裏的材料。校長這個看歷史的方式非常新鮮獨到,也讓我反省到我們可以對過去所認識的歷史有另一種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