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研究中心發表香港互聯網使用狀況調查

承惠文

 

 

城大傳播研究中心發表的2005年度香港互聯網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網民每周平均收到58封垃圾郵件,比2004年多11封,也超出日常電郵數目兩倍。調查亦發現雖然寬頻上網快速普及,但網上購物發展依然緩慢。

 

該項研究在2005年以隨機抽樣方式透過電話進行問卷調查訪問,成功取得1,187名18至74歲人士的回應。這是城大自2000年以來第六次進行的全港互聯網年度調查,印證城大致力從事應用研究以回饋香港社會。

 

是次調查範圍包括香港家庭上網數目、網民人數增長情況和上網習慣,如網上購物、上網時間及瀏覽網上廣告情況等,以及市民不上網的原因。

 

調查發現,網民數目佔全港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四成持續增長至2005年的六成多,當中有92%的網民透過寬頻上網。使用寬頻上網的香港家庭亦從四成增至94%,列亞太及全球的領先地位。

 

負責該調查的城大傳播研究中心祝建華教授說:「這五年間,香港的網民在上網時間、地點及內容的變化不大,說明互聯網在本港的發展已經很成熟。」

 

祝教授更指出,雖然寬頻上網快速普及,但無綫上網及網上購物在香港的發展依然緩慢。在家庭或公司外以無綫上網的使用率,由2000年底的4%微升至2005年的9%。在六次調查中,網上購物依然徘徊於一至二成之間。網民主要在互聯網訂購戲票、球票及書籍等,而甚少購買家電及消費品。

 

報告資料顯示,網民平均每周收到85封郵件,其中58封為垃圾郵件。有38%的網民報告他們的電腦曾因上網而遭病毒入侵,以致資料遺失;5%的網民表示曾被人盜用私人資訊或濫用私人電腦帳號;1%的網民曾因上網而被冒用信用卡付帳。祝教授表示網上安全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但目前沒有災難性的危害。

 

調查更發現市民不上網的原因,近五成是因為不懂上網或對使用上網技術感到恐懼,兩成是因為缺乏電腦及電話綫等資源,另有一成則是沒有時間。祝教授表示,本港的「數碼溝」問題(即不同的社會群體在互聯網的普及和使用上的差別)並非經濟因素所致,而是與市民的知識基礎、社會角色及生活方式有關。他建議政府可把資源投放於上網的技能培訓,以消除「數碼溝」的問題。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