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與榜樣學習

 

試想想誰是你的偶像!他們有否包括「魔術手」莊遜、周恩來或王菲?古往今來,那一位是你心中最具創意的中國人物?你的名單上有否包括孔子、孫中山或貝聿銘呢?為了深入了解中國各個城市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風氣,以及他們心目中最具創意的人物形象,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岳曉東博士在過往幾年裡在香港及內地多個城市就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有關研究。 

 

偶像與榜樣
岳博士解釋說:「自從在哈佛大學當研究生開始,我已對偶像崇拜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個重要的社會現象,卻一直被心理學者忽略,尤其是在中國社會。」

 

岳博士試圖透過研究去找出有關偶像崇拜的基本特點,並將香港跟內地作比較。研究的基本假設是偶像崇拜與角色模仿不同,前者對偶像充滿理想化、浪漫化及絕對化的憧憬,後者則是持理性化、現實化及相對化的態度。偶像崇拜中偶像地位高高在上,擁戴者則付出大量但無法得到回報的感情依托,但角色模仿則有較多注意力放在模仿對象的特點,由此引發追隨者行為上的改變。岳博士說,其實偶像是神化了的學習榜樣。

 

岳博士的一項研究,是利用問卷調查青少年選擇偶像及榜樣的準則,問卷分派給在香港及南京800位隨機抽樣的中學及大學生。所有準則都是基於岳博士的理論模式,每項都附有詳細周密的特徵,例如:「理想主義」的特質包括「天才橫溢」及「吸引力」,而「現實主義」則包括「平凡」及「平庸的外表」,被訪者又需要列出三位心中最崇拜的偶像及三位模範人物。

 

香港與南京青少年的比較
調查的結果引證了岳博士所提出的理論模式──青年人在選擇偶像時注重理想化、浪漫化和絕對化的準則,而選擇榜樣時則以現實、理性和相對準則為主。這些調查亦引證了岳博士所提出的「三星崇拜」現象──即流行歌星、電影明星和體育明星是兩地青少年選擇偶像的首選。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香港青少年選擇偶像的範圍比內地的狹窄。」岳博士說,90%的香港中學生及60%大學生選擇「三星」為偶像,但在內地相應的比率則是60%及20%而已。內地學生在選擇偶像和榜樣的範圍也較多樣化,不少包括知名政治家、軍事家、作家及藝術家。

 

岳博士認為,過分側重選擇「三星」,是青少年對偶像抱有過分理想化的情緒,同時亦與他們在成長過渡期的浪漫傾向有關。青少年在其個體化過程中,對父母的愛轉到對他們更具浪漫意義的偶像人物身上。這時期,所有青少年追求的是疏遠的親密關係。

 

至於內地學生在選擇偶像的範圍上比香港同輩更多樣化的現象,岳博士的解釋是兩地的青少年文化存有差距。他說:「在偶像崇拜上,香港青少年多是由消費主義出發,並以虛榮心及虛無的浪漫為特點。但南京的青少年的需要是來自自我肯定和尋找激勵。」

 

由明星偶像到榜樣
岳博士對偶像崇拜的態度,可以用以下的口號總結︰「告別明星偶像,當做學習榜樣。」他認為老師、家長和政策釐定者不應該鄙視青少年追求偶像的文化,而應視之為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他們應主動鼓勵青少年把偶像崇拜理性化,集中分析偶像成功的因素。

 

大多數人對於青少年崇拜娛樂及體育明星都不會有甚麼驚訝。但在過往多年華人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是否一成不變或是見異思遷呢?在另一項研究中,岳博士嘗試探討偶像崇拜的代溝現象,向香港及湖南長沙的中年人進行調查。他發現上一代的香港年青人傾向崇拜自己的老師、父母及好朋友,而他們在長沙的同輩則多崇拜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及社會人物。他說:「香港人以自己的老師及父母為榮,這與中國文化尊師重道的傳統有莫大的關係,而長沙人崇尚英雄及公眾人物是因為偶像政治化的影響,當地的年青人追隨的都是政府樹立起來的公眾模範或榜樣人物。」兩地的中年人都相信今天香港和內地的年青人的偶像大部分都是音樂、電影及體育明星。岳博士說:「無論是父母、老師或英雄模範,都被『三星崇拜』所取代,在商業化的浪潮下,偶像崇拜已變得一體化了。」

 

青年對創造力的看法
岳博士另一項相關的研究是探討中國社會對具創意人物的觀感。在其中一項研究裡,他抽樣訪問了在北京、廣州、香港及台北的400位大學生,要求他們提名古往今來三位最具創意的中國人物。岳博士說:「最出人意表的是,縱使學生們來自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大家對創意人物的看法同多異少。」四個城市裡絕大部分的被訪者都認為政治人物及科學家是創意的表表者,這兩類人物囊括了超過80%被提的名字,秦始皇(政治家)、張衡(科學家)及諸葛亮(政治家)是歷史人物中得票最高的三位,而鄧小平、毛澤東及孫中山則是現代人物中的頭三名。

 

最意料之外的是藝術家只佔少於2%的提名。四個城市中,香港學生對創意的看法最多樣化,台灣則屬中游位置。岳博士說:「這個結果最令人難以理解,學生並不是要提名自己崇拜的人物而是具創意的人物,為甚麼答案是那麼多政治家呢?」他解釋這與偏重功績的評核有關,換句話說,當中國人評估創意時,會更著眼於其社會地位、名譽及對社會的貢獻。

 

相反,同樣的研究顯示美國的大學生對創意的觀感較為廣闊,他們傾向提名藝術家、音樂家、作家及科學家為創意人物,極少政治家會榜上有名。岳博士說:「這種狹隘的創意觀念,揭示了我們教育制度的一大問題。」他相信學校及教育機構應努力在中國青少年中培養「平凡」創意的觀念,那就是各行各業都有機會發揮創意。

 

未來研究方向
岳博士有意繼續雙線進行他的研究,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整個中國人膜拜偶像拼圖中的一小塊,他準備利用個人在青少年偶像崇拜方面的知識,研究其他兩種偶像崇拜──政治及宗教。「我認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只屬消閒及娛樂性質,倘若把它跟帶來政治及宗滿足的偶像崇拜比較,應該會是十分有趣的。」同時,他準備探索以下問題:創意的定義究竟包含甚麼社會、政治及教育價值觀在內呢?還有,這些定義對香港教育有甚麼影響?他總結說:「畢竟我的研究是由青年人自己為青年人而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