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般哥展覽館全新展覽「絲織繁華:從中國到歐洲之路」盛大開幕

 

--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般哥展覽館呈獻全新展覽「絲織繁華: 從中國到歐洲之路」。展覽由藝術史學家范懿莎博士(Dr Isabelle Frank)策展,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文物,全面展示絲綢兩千年的歷史。展覽將由 2024年4月11日至9月1日,在位於城大的般哥展覽館舉行。

作為城大3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是次展覽將由絲綢自古代中國出現至現代的演變深入探究絲綢的歷史 。展覽囊括約150件珍貴展品,特別呈獻來自賀祈思先生(Mr Chris Hall)珍藏的中國紡織品,堪稱最矚目而齊全的私人收藏之一。展覽通過來自中國、印度、法國及意大利的各類珍貴絲綢文物,剖析其在藝術、貿易、時尚與技術上的發展,並展示中國絲綢和傳統織物工藝於兩千年間,如何對全球文化起重要影響 。

展覽隨着絲綢穿越時空的旅程,劃分為七個區域:「絲是甚麼?」、「貴重如金」、「從唐朝到清朝」、「緊貼潮流」、「在路上:從中國到歐洲」、「法國遙遙領先」以及「二十世紀中國和法國絲綢」。展覽聚焦絲織展品由中國到歐洲去而復返之路,呈現此奢華獨特材質如何成為國際交流的媒介,並突顯它對當代帶來的深遠影響。

--
--

「絲是甚麼?」

本區域介紹絲綢生產的起源,飼養家蠶技藝的出現追溯到公元前8,500年的中國 。當統治者發現其經濟潛力時,就將養蠶由家庭為本的生產,轉型成國營作坊,再發展為成熟產業 。在19世紀機械化時代前,中國的絲綢已透過工業化模式生產。

「貴重如金」

從周朝公元前11世紀至16世紀末期絲綢具有類似黃金的作用 。宮廷透過制訂嚴格的重量、顏色、尺寸和編織標準,控制絲綢的價值和品質,使其成為一種常見且可靠的貨幣。當時的編織技術亦足以製作出精巧而複雜的絲綢,色彩斑斕且圖案精美用於豪華家具裝飾及貴族的服飾。

--

「從唐朝到清朝」

絲綢在幾個世紀及朝代的演化中,持續開發創新的風格及編織方法。漢族與鄰國不斷進行商業、文化及藝術交流,各地所研發的技術亦影響中國的工匠,雙向的交流令紡織品更為多彩多姿。隨着絲綢的普及和產量增加, 宮廷企圖控制絲綢服裝的使用,並對穿着絲綢者加以管制。

「緊貼潮流」

時尚千變萬化,令人趨之若鶩,中國的宮廷亦不例外。訂製華貴長袍的費用高昂,更需花費近兩年的時間製作,因此貴族會佩戴絲織造的配飾讓服裝耳目一新。配飾如披領、小袋、帽子和鞋子為男女服裝增添絲綢元素及奢華氣派。

「在路上:從中國到歐洲」

本區域介紹中國成為世界產絲中心,製絲技術透過不同渠道西傳。起初,中國與亞洲國家進行絲綢貿易,後來遍及埃及、波斯、希臘和羅馬帝國,絲綢方在歐洲盛行。世界各地均嚮往學習中國養蠶技術,而中國嚴守絲綢生產的秘密。然而養蠶和絲綢生產的知識漸漸透過各種途徑傳遍世界,例如移民及工業間諜。

--
--

「法國遙遙領先」

在歐洲,絲織產業在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末期由法國主導,里昂地區更是主要的絲綢供應中心。與中國一樣,法國皇室積極投資蠶業,使絲綢成為法國主要出口商品。此部分同時展示法國如何運用創新技術實現絲織業機械化,並在二百年歷史中,法國以革新的絲織技術,帶來變化無窮的設計風格。

「二十世紀中國和法國絲綢」

展覽末部分展示隨着歐洲貴族及中國王朝的沒落,加上絲綢業工業化轉型生產人造絲絲綢仍持續受政府及消費者珍視 。在中國和法國,政府致力發展絲綢業,實現絲綢業現代化與保育傳統工藝並重,延續絲綢業的繁華 。

展覽策展人范博士表示:「本展覽呈現絲綢生產的過程,以及中國和歐洲絲綢業發展的研究成果。透過與知名的絲綢收藏家、歷史學家及專家合作,我與策展團隊Laure Raibaut女士Anne Camilli女士得以獲取寶貴的專業知識,使展覽的內容更為豐富。我認為深入探索絲綢的歷史對亞洲兩千年間的發展尤其重要,我亦慶幸能將展覽帶到城大,邀請大眾了解絲綢的歷史。」

城大般哥展覽館自成立以來,展覽一直聚焦於保育文化遺產及匯通東西文化。「絲織繁華:從中國到歐洲之路」秉承展覽館的使命和特色,提供富藝術性、創新和融合科技的展覽,與社區連結互動。

「絲織繁華:從中國到歐洲之路」展覽詳情:

展期 2024年4月11日至9月1日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逢星期一閉館)
地點 般哥展覽館
香港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劉鳴煒學術樓18樓
入場及登記 費用全免,請透過網上預約登記
https://www.cityu.edu.hk/bg/zh-hk/visit/book-a-visit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