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和內地大學圖書館探索制定統一模式與標準

邵逸夫圖書館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與內地的大學首次合作,探討「超高頻射頻識别技術應用」(UHF RFID) 技術跨區域合作的契機,以提高學術圖書館借還書服務、書籍分類、書庫盤點以及館際互借等服務的運作效率。

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及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今年3月聯合啟動高校圖書館UHF RFID 工作小組,今日(8月20日)與來自內地及香港的其他圖書館代表在深圳聚首一堂,探討UHF RFID系统的互操作性。

「這是內地及香港的高等院校首次合作為圖書館行業UHF RFID制定統一的運作模式和標準。這些標準最終可用於國外大學的圖書館,」城大圖書館館長景祥祜教授說。

本次會議主要探討有關統一RFID標籤的標準及訂立可行的操作協議的案例。

景教授補充說:「若能實現同一數據模型讀取不同圖書館的標籤,則可達到RFID館際操作的最佳模式。」

參加會議的圖書館及相關行業包括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汕頭大學圖書館、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以及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等。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無線射頻識別。當今較為流行的兩種RFID頻率是高頻 (High Frequency, HF) 和超高頻 (Ultra High Frequency, UHF)。HF RFID 的典型頻率為13.56 MHz,UHF RFID的頻率則為860-960MHz。一般來說,RFID的頻率越高,讀取速度愈快,對標籤的讀取距離亦愈遠。

隨着1985年圖書館業界首次應用條形碼(Barcode),圖書館自動化信息管理開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通過採用條形碼掃描技術,館員在處理借還書時不再需要逐字輸入圖書編號至圖書館系統,大幅提高借還書的效率。可是,使用條形碼技術,每次只能掃描一本。RFID技術是一項新的館藏識別技術,可充分發揮遠距離讀取的優勢,並能同時讀取多條圖書信息,即一次可借還多本書籍。

此外,RFID記憶體容量遠遠超過一般識別技術,還能存儲數據,聯機更新和傳遞信息。

互操作性是實現 UHF RFID跨館、跨區域合作的先決條件。目前,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館際互借服務十分普遍。普遍來說,不同地區的圖書館有不同的借書系统。以香港為例,八所大學合作使用「港書網」平台,通過建立聯合目錄,實現館際互借。僅在城大圖書館,借閱量佔整體流通量的10%。因此,若各個圖書館都能讀取RFID標籤,則可大大提高運作效率。

導入RFID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雖然大規模的導入只是一次性的動作,圖書館仍要不斷採購新的標籤。以城大圖書館為例,每年都會採購35,000至40,000冊圖書,圖書館每年都須因應新增的書目採購新的標籤。因此,新購入的標籤須注重兼容性,即使不同階段購買的標籤也能被已有的閱讀器讀取。

「不同時間、年代購買的各種模型及品牌的標籤必須兼容,這一點至關重要,」景教授解釋道。

國家圖書館根據ISO28560標準,已率先為內地已採用高頻射頻識别技術(HF RFID)的圖書館起草了標準化數據模型計劃。本次會議的成果亦將提交至ISO,為日後制定UHF RFID國際數據模型提供有益的參考。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