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歷程檔案有助提高學習成效
文章分享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資助,舉辦第二屆電子歷程檔案(e-Portfolio)設計比賽。比賽由教育發展處和英語中心合辦,鼓勵學生利用電子歷程檔案提高學習成效,並進行反思。
今屆電子歷程檔案設計比賽共接獲40份參賽作品。大會從15份入圍作品中選出四份得獎作品,並於5月6日舉行頒獎禮。這項比賽貫徹城大致力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和水平的理念。
電子歷程檔案是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學生可利用現有科技管理知識和經驗,提高學習成效。學生可因應不同需要,如學習、求職、課外發展等,設計不同的電子歷程檔案內容。以電子學習歷程(e-Learning portfolio)為例,學生可把作品、學習心得及學習反思記錄在電子學習歷程中,了解學習進度和轉變,教師亦可藉此了解學生的進度和反應,並進行討論。
學務長關利平教授在頒獎禮上致辭時表示:「電子歷程檔案計劃是城大教學發展項目中最成功的活動,希望同學透過使用電子歷程檔案鞏固所學知識,日後亦可繼續在生活上應用其中的反思方法。」城大署理副校長(本科生教育)林群聲教授亦出席了頒獎禮,並頒獎給得獎學生。
教育發展處處長王周綺華博士為評判之一,她讚揚道:「所有入圍作品水準都非常高,在設計或內容上顯示了同學們的能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相信同學們在建立電子歷程檔案時,透過記錄學習經驗,進行回顧及反思,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認為,電子歷程檔案的廣泛使用對現時校內大力推行的「成效為本的教與學」計劃尤其有利。
電子學習歷程檔案計劃首席項目主席英語中心英語進階科目導師Dean Fisher先生說:「電子歷程檔案提供傳統歷程檔案缺乏的學習和分析機會,亦可讓同學嘗試使用多媒體等新技術媒介;此外,電子歷程檔案可鼓勵同學獨立學習。」他表示,本學年城大約有750多名學生已建立電子歷程檔案,相信人數會不斷增加。
在這次比賽中獲得冠軍的學生楊一方現就讀於科學及工程學院基礎班。他說道:「透過電子歷程檔案,我以文字和影像記錄下學英語的過程和心得,並有了反思的空間,可以在過程中記錄下新的想法。」亞軍得主是科學及工程學院的彭穎雅。她把剛從創意媒體學院學到的電影及影像技術應用到電子歷程檔案內,自己創作動畫,使版面更加活潑。獲季軍的商學院基礎班學生李青竹表示,利用電子歷程檔案學習和反思,使她對所學知識了解更深入。
主持該聯合項目的教育發展處教育發展主任張學寧女士表示,教育發展處計劃擴展電子歷程檔案,協助學生訂定就業計劃。「若學生在入學時開始建立電子歷程檔案,除了可記錄在學期間的學習和課外活動經驗外,還可藉此訂立擇業方向及目標,並記錄追求該目標的過程,」她說。
城大去年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出港幣80萬元教學發展補助金,進行為期一年半的計劃推廣電子歷程檔案,而電子歷程檔案設計比賽是其中一項活動。教育發展處和英語中心於2005年推行第一期電子歷程檔案推廣計劃時,主要應用於英語學習,現時已擴展至其他五個部門,包括生物及化學系、英文與傳播系、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建築科技學部、電腦學部,應用範疇也推廣至其他科目。
得獎及入圍學生名單
獎項 | 學生 | 學院/學系 |
冠軍 | 楊一方 | 科學及工程學院 |
亞軍 | 彭穎雅 | 科學及工程學院 |
季軍 | 孔垂柳 | 創意媒體學院 |
季軍 | 李青竹 | 商學院 |
入圍優異作品 | 程熠 | 商學院 |
| 劉嘉豪 | 商學院 |
| 劉香玲 | 商學部 |
| 鄧珊珊 |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 |
| 劉思莉 | 科學及工程學院 |
| 庄媛 | 科學及工程學院 |
| 焦麗丹 | 科學及工程學院 |
| 麥嘉熙 | 科學及工程學院 |
| 廖家汶 |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 |
| 李桐 | 商學院 |
| 吳繪宇 |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