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在中國:跨文化觀察

劉淑君

 

城大校長張信剛教授在緊迫的行政事務中,仍不忘與學生分享知識。10月7日,在擠滿了100多位聽衆的 中國文化中心(CCIV)視聽室,張教授分享了他對「伊斯蘭教傳入中土」的見解與觀察。他說自己是從一個好奇的觀察者的角度講述有關題目的,吸引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學生及學者前來聽講。

 

張教授從小在山東濟南長大,從孩堤時代就對伊斯蘭産生興趣。「我有一位鄰居,也是同學,他什麽都和我一樣,就是不在我家裏吃東西。」他回憶說:「他的家庭是回教徒。」後來,他有機會到西班牙,開始對帶有伊斯蘭文化色彩的西班牙建築、音樂、舞蹈及其他藝術感到著迷,更對伊斯蘭教及其對人類、歷史、文化及藝術帶來的影響産生濃厚的、知性的好奇。張校長曾多次到訪新疆及中國其他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地方,他亦在講座中展示他在那些地方拍下的照片,以增加趣味。

   

張校長在講座中首先簡介了穆罕默德的生平,並解釋了伊斯蘭教的基本名詞,如伊斯蘭、穆斯林、古蘭經、伊斯蘭教法、遜尼派及什葉派等,將聽衆帶入伊斯蘭的世界。「在阿拉伯語中,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張校長說,「穆斯林就是順從真主旨意的人。」他還概述了伊斯蘭信仰的五項基本功課:表白「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的信仰;禮拜;賑濟窮人;往麥加朝覲;齋戒。

 

接著,他敍述了伊斯蘭教如何在唐朝、宋朝、元朝年間傳入中國。該段期間,中國與阿拉拍國家之間的貿易與戰爭,爲兩地帶來了大批移民。中國戰俘在阿拉伯國家定居後,將中國的造紙術傳入西方;而定居中國的穆斯林商人,又稱「蕃客」,則建立了自己的社區,主要集中在廣州、泉州等沿海地區。據張教授說,對中國影響的最大一批穆斯林移民,是在元朝時被蒙古人招攬為士兵及勞工的大批中亞人。這些人中許多是穆斯林,人數估計多達百萬,主要定居在中國雲南、青海、甘肅及寧夏等西部省份。他們就是今天中國回族的祖先。目前,中國的穆斯林有兩千萬人,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他們分別屬於10個少數民族,最大的是回族、維吾爾族及哈薩克族,張校長補充說。

 

張教授還分析了中國穆斯林在醫藥、天文、建築、航海、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武術、戲劇、烹飪、音樂及舞蹈等領域的貢獻。清真寺式的建築和涮羊肉是伊斯蘭對中國文化上的最明顯的影響。許多穆斯林是出色的商賈和旅行家,對中國的造船及航海貿易作出重大的貢獻。最後,張教授引述了一個顯赫的穆斯林家族的故事,以說明穆斯林在中國的歷史。這個穆斯林家族的其中一名後人,就是明朝年間受皇帝所托,七次下西洋以展示國力的中國傳奇航海家鄭和。部分當代歷史學者認爲,是鄭和首次發現美洲新大陸的。

 

張教授將於11月2日在中國文化中心舉行題爲「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穆斯林的影響」講座,與更多學生分享他對伊斯蘭與中國之間的文化互動的觀察。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