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揚威「挑戰杯」
文章分享
這項每兩年一度、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學術科技的「奧林匹克──挑戰杯」大賽今年11月20日至24日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吸引了來自數百間
港、澳、台以及內地高校逾3,000人參加,參賽作品超過1,100件,評審準則包括作品的科學性、先進性和現實意義等方面因素。城大學生取得六個個人獎項,包括特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及三等獎兩項。各得獎者分別是:
獎項 | 得獎者 | 項目(指導老師) |
特等獎 | 任子賢、劉揚帆 | 緊縮微帶諧振單元的研究及其在微波電路中的應用
|
二等獎 | 胡樹源 | 差動相位量測於光學表面等離子體激元共振化學感應器的表現改進 |
| 賴雅姿 | 小學生快快樂樂學中文部首 |
| 楊承隆 | 用於第二及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新型寬帶基站板狀天線
|
三等獎 | 區安圖 | |
| 鄺景熙 | 智能WebCrawler的語義網應用的研究和開發 |
交流體驗
同學們除了嬴得獎項,更獲得了寶貴的體驗。特等獎得主之一的任子賢說:「內地學生十分主動探求新知識,即使非他們專業的領域也願意去問和嘗試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同時,我也從其他香港大學生中學到很多東西。」
…「我很欣賞內地大學生勇於為著學術交流而能公開、直接和客觀地提出善意批評,他們對學習抱持十分認真的態度,值得尊重。」楊承隆說。
「過去我一直認為內地學生缺乏創意,但我現在改觀了,原來他們是很有創意的!」胡樹源說。
這次交流活動除了令各同學大開眼界外,更幫助他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和建立聯繫。區安圖興奮地表示:「我很高興踫到幾位研究儒家思想的專家學者,對我啟發良多,我會利用電郵與他們保持聯絡,繼續在學術上互相交流。」
學生發展處副處長(活動及副利)余詠宇博士和技術轉移處處長黃漢儀先生擔任代表團的領隊和顧問,他們對同學們的合作和團隊精神讚賞有加,也對各人所投入的熱誠和努力甚為欣賞。余博士稱:「這次交流活動拓闊了各同學的視野,在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上,都對學生帶來莫大裨益。此行余博士同時兼任香港區副團長,「相信如果有足夠資源和機會,城大也可以與本地其他大專院校合作,籌辦類似『挑戰杯』的比賽,促進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