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經驗

 

亞洲是否電子商務下一個新彊界?區內的中小型企業在採用資訊科技上成績如何?區內公司對企業規劃、電子付款咭…以及其他軟件應用,又有甚麼經驗?

2002年10月在城大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電子商務會議(ICEC2002)的一個研討會上,四位分別來自澳洲、南韓、台灣和香港的講者就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發表演說。四位講者接受主持人香港港大學周蔭權博士的邀請,分別就五個主題發言:電子商務的歷史、影響亞太區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問題、未來的研究重點、電子商務的利與弊,以及從學者、業界及政府多個角度對電子商務的分析。

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來自澳洲Edith Cowan大學電腦及資訊科學學院Shirley Bode博士強調電子商務對亞太區日後商業發展的重要性。她說:「如果澳洲的中小企業不採用電子商務,又不把它融入業務策略及流程中的話,約有20%的公司最終要面臨倒閉。」

Bode博士說,現在澳洲的中小企業在幾個方面都比大型企業落後,例如在線上付款及電子採購方面的發展。所以政府對那些積極希望改善電子商務策略的中小企業提供資助、培訓及教育是十分重要。她說:「大多數澳洲的中小企業仍然對電子商務缺乏信心,又沒有足夠訓練和資源協助他們推行電子商務。這意味中小企業將錯失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結果是落在大型企業之後。」

有鑑於此,澳洲的省政府和聯邦政府已開始推出幾個解決方案。2002年9月,聯邦政府宣佈成立一個2,200萬澳元的投資組合,目的是鼓勵和協助目前較少採用或甚至沒有採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引入電子商務的技術。政府亦分配資源用作印製小冊子、編寫個案及搜集其他資訊來源,鼓勵中小業發展更高層次的電子商務方式,例如電子採購及線上付款和繳費系統。此外,政府亦撥款準備發展電子政府計劃,幫助中小企業制訂電子商務策略。

至於省政府方面,維多利亞省政府制訂了首套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需要的政策。省政府建立了一個政府資助的網站,提供一個有關常見問題的網址、一個資源中心及個別的商業諮詢及意見交流服務。

另外,政府亦撥出1,000萬澳元,幫助中小企業使用政府的電子採購系統、資助那些積極推動電子商務應用的組織、協助中小企業尋找能解決技術及市場營銷問題的專家,以及組織各種會議及培訓計劃。

政府亦投放資源協助中小企業與資深的電子商務顧問建立聯繫。Edith Cowan大學的研究員發現,中小企業傾向聘用外來的顧問去設計網站,外購他們的電子商務策略。Bode博士說:「我的部分研究是為中小企業發展一套線上培訓課程,幫助他們對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策略擁有更大的自主權。我們亦協助他們規劃更有效的客戶融入程序、開拓有效的電子商務策略,以及尋找合適的網站設計師及電子商務規劃師。

Bode博士總結說,許多中小企業都缺乏足夠的技術及知識去運用電子商務。她重申支援應該是來自政府,而不是軟件或硬件的供應商,好讓中小企業能按著自己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被供應商或第三者牽著走。她說:「有關的培訓應該集中在鼓勵中小型企業確立自己的需要和能力範圍內可達到的目標,而不是集中在滿足軟硬件供應商或大公司的要求。」

邁向全面ERP長路漫漫

韓國高級科學及技術研究所(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李在奎教授認為,雖然南韓的互聯網及線上交易使用率已經相當高,但跟全面的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目標仍然是相距甚遠。雖然如此,南韓在邁向全面電子商務化上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李教授說:「最令人感到高興的是南韓人對互聯網及電子商務一般都抱著十分正面的態度,南韓已有80%人口在使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市場滲透率也十分高,普及程度僅次於美國,穩居全球第二。」

李教授解釋,女性用戶的大幅增長,是造成高比例的電子商務使用率的原因。家庭用品、雜項、香水及成衣買賣所佔的比率都比2001年高,這個現象與在家居使用互聯網女性用戶數目大幅上升吻合。再者,他的研究顯示,線上買賣讓偏遠地區的人民有機會參與正在不斷擴展的電子市場。在南韓,線上交易增長得最快的是農業,因為愈來愈多的農民利用互聯網進行買賣。

問題是:中小企業之間應如何結合企業資源規劃方案以應付來自大司的競爭?企業資源規劃嘗試透過一套電腦系統,將公司內各個部門的資訊及運作整合起來,滿足不同部門的需要,它的眼點並不在「規劃」或「資源」上,而是在如何整合企業內不同功能及運作特色。

全面實施企業資源規劃是南韓必須要面對的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計劃,事實上,南韓在這方面已取得了若干重要進展。李教授說:「南韓的大企業所推行的i-market,顯示南韓已為全面實施企業資源規劃邁開了重要一步。以前,桌上採購系統是指一個公司內部的資料庫,但最近公司企業已攜手組成i-market,將多個獨立的桌上採購系統,例如支付及物流等功能連接起來,營造一個集體市場。而i-market系統中的電子採購與市場上的電子採購亦已緊密結合。」

李在奎教授以一個大型醫療中心為例,分析規模較大及較官僚的機構的情況。他說:「有些官僚機構已刪除了採購部門,因為這些功能已可在網上進行,例如漢城國立大學醫院就解散了採購部門,改而利用EasyHospital.com去進行採購。這個非市場銷營化或稱為「非採購化」(de-sourcing)的過程,意味著供應商的數目將會減少,因為大型機構正在爭取大批訂貨的折扣。」

為了幫助較小的公司開展企業資源規劃的工作,南韓政府正推出新措施,在未來兩年內為20萬間公司提供訓練。李教授說:「其中一次主要的推廣活動,是為企業安裝資源規劃軟件包,令中小企業與他大公司的財務及商業運作標準化,從而減低成本,爭取更大效益。」

對電子商務的不同期望

台北國立中山大學梁定澎教授指出,亞洲地區面對的一項挑戰是不同的公司對電子商務有不同的運用和期望。他說,中小企業及較大型公司在制訂電子商務策略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梁教授說,台灣政府最近幾年大力推動電子商務。「政府已投放了10億美元用於支援及發展上,因此台灣擁有很高水平的高科技技術,對高科技的接受程度亦很高。台灣已有強大的高科技工業,而政府亦對推動全面電子化十分積極。」

梁教授引用IDC/WorldTimes指數,顯示台灣人對互聯網及電子商務普遍持積極的態度。台灣85%的公司已採用了某種形式的電子商務,而流動電話的市場滲透率亦高達96.6%,僅次於居於全球首位的盧森堡(96.7%),而香港則只達84.4%,台灣人口2,300萬,但卻發出了逾2,200萬個電話撥號。根據美國布朗大學設計的一項電子政府評分系統,在電子政府使用方面,台灣(72.5%)超越南韓(64%)、加拿大(61.1%)及美國(60.1%)。

但梁教授指出,不同行業的公司對電子商務技術如何能夠提高整體商業策略抱有不同的期望。「例如,銀行業視電子商務為推廣及分享資訊的工具,而服務行業及製造業則視電子商務為減低成本及提升效率的手段。」

正是這些原因,台灣政府發展了一套電子商務發展方案,包括了五個重點項目:以津貼獎勵本地公司與國際企業——如萬國商業機器及惠普等——建立聯繫;為當地的製造業和服務行業提供高達300萬美元的撥款;集中改善銀行系統及資助改善線上支付系統的項目;檢討投遞系統,研究如何把當地公司與聯邦快遞等公司或其他機場及港口的系統連接起來;成立合作項目,研究如何與提供專業系統設計(例如是網站設計)的公司加強溝通。他說:「首兩個項目已經開展,而且運作良好,我們現正著手進行其他項目。我們將注意力放在不同行業的需要上,希望能促進台灣的企業採用電子商務策略。」

「八達通」:一卡通行的好例子

香港八達通有限公司的市場及銷售總監鄭韓菊芬女士介紹香港在電子商務的成就,但同時亦提出警告:香港的中小企業仍然缺乏能夠幫助它們採用更高層次電子商務的應有知識和技術。

鄭女士說:「縱使如此,香港電子商務的發展仍然比較健康。」她強調在電子商務規劃中要加入與內地的聯繫作為日後成功發展的重要元素。香港90%的家庭已可以接駁寬頻通訊,而流動電話的市場滲透率亦十分高。「香港對電子商務的冒起,態度積極,尤其是銀行及大企業。」她說:「超過60%的公司認為電子商務會為他們帶來競爭上的優勢;68%相信電子商務可減低成本;63%預測在營銷上有增長的潛力;48%認為有更多機會與沒有應用電子商務的公司進行貿易。」

鄭女士說,香港社會卻並不認為電子商務是未來業務發展的唯一答案,部分原因是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缺乏認識。為此,香港政府已為中小企業成立了3億港元的基金。中小企業可申請每個項目高達200萬元的撥款資助,用於消除採用電子商務的障礙,例如培訓和知識的缺乏。

「八達通」卡──香港通用的電子付款卡──的流通及受歡迎程度,可算是香港電子商務的成功例子。鄭女士說:「『八達通』卡已有95%的市場滲透率,現有890萬張卡在流通,每天錄得760萬宗交易。「八達通」不只用於乘搭巴士及地下鐵,更可以在快餐店、便利店及大型超級市場使用。每天營業額超過5,000萬港元,我們是香港幾個最大規模的中央結算系統之一,交易金額僅次於匯豐銀行及生銀行等主要銀行。日後,八達通將可用於計程車、停車咪表、隧道,以及作為出入學校及住宅大廈的控制系統。」

鄭女士說,雖然「八達通」的經驗是成功的,但她預計短期之內不會有任何一張卡可以滿足或解決所有需要,她說:「在我有生之年應不會有一張卡可以通行無阻,但『八達通』仍有很多發展空間,可以應用的地方還有很多哩!」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