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書 館 虛 擬 化 最 新 發 展

 

2004年一個悶熱的早上,10時正,任職於城大基因組科技應用研究中心的陳博士(虛擬人物)坐在辦公室的電腦螢幕前,飛快地在鍵盤上輸入一連串的科學名詞。眨眼之間,他所需有關DNA蕊片技術的資料──包括學術期刊論文、學術會議論文、書籍章節、甚至是萬維網頁──都一一呈現在他的眼前。整個過程既快速又直接,有如使用互聯網搜索器Google及Alta Vista那麼容易。

 

陳博士還記得,兩年前同樣的搜索工作絕不簡單──他必須準確知道從那個資料庫入手──而要弄清楚邵逸夫圖書館究竟訂閱了那些電子資料數據庫實在不是一件易事。那時還要在百忙之中親身跑到圖書館去搜索,費時失事。現在真不可同日而語,圖書館系統上已裝置極度強力的搜索器,通過辦公室的電腦與大學的網絡連接,要從電子資料庫的浩瀚大海裡尋找所需資料,只不過是電光石火間的事而已。陳博士在完成檢索工作及關上電腦之後,決定休息一會兒,享受片刻寧靜。他想,也許到圖書館的咖啡店喝一杯意大利咖啡,欣賞一下四周的油畫及海報,也未嘗不是一件賞心樂事吧!

 

歡迎參觀數年後的圖書館新貌。倘若圖書館改革計劃順利通過,我們可望於不久將來置身於以上想像中的情景。其實,圖書館於兩年前已經開始邁向電子化(虛擬化)了,但自從署理圖書館館長杜國維先生以及王周綺華博士上任以來,虛擬化的步伐是明顯地加快了。

 

邁向虛擬化

自去年8月開始兼任署理圖書館館長的副校長(規劃及資訊服務) 杜國維先生 說:「圖書館逐步走向虛擬化、電子化,是大勢所趨。」今天,互聯網(特別是萬維網)上資訊湧現──書籍、期刊、數碼多媒體內容如錄像及音樂等──以往只有在圖書館、書店或個人書架上找到的資料,今天在電腦及互聯網上俯拾皆是。亦因為網上世界資訊爆炸,又是免費,人們開始質疑「虛擬圖書館」會否終有一天取代「實物圖書館」。在學術世界裡,電子學報與網上期刊在過去幾年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亦帶出了圖書館是否還有存在價值的問題。 杜國維先生 說:「很明顯,傳統圖書館的概念,即作為資訊與書籍的終極收藏所的概念,已備受挑戰。大學內也許沒有其他部門比圖書館更飽受資訊科技進步的衝擊罷。」那麼圖書館應如何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圖書館的未來角色又是如何?這是大學管理層現正面對的兩大問題。

 

可幸,大學已達成結論──圖書館不會消失,但需要改革。一方面要更加突出其電子化的潛能,另一方面要從環境設施著手,來一次大翻新。 杜國維先生 說:「雖然電子化是大勢所趨,但在可見的未來,人們還是喜歡看書,我們仍然需要圖書館。」

 

為了加快電子化的步伐,大學管理層已著手將圖書館重組為兩大部門:數碼學術資源(digital academic resources,中文暫譯)及讀者服務(access services,中文暫譯)。前者是圖書館的後勤部門,專責處理圖書館書籍期刊的資料、數據庫及資訊科技的發展,由 王周綺華博士 率領。王太上任這個新職前是校長的行政助理,亦曾是資訊系統學系的教學人員。讀者服務由圖書館副館長 楊啟深先生 主管,負責一切如借書還書及短期訓練課程等服務。未來的進一步計劃,主要是把圖書館的資訊系統與大學的其他資訊科技系統連接整合。校內新近成立的企業方案組(Enterprise Solutions Unit,中文暫譯),將會研究如何把圖書館現正使用的INNOPAC系統與未來的校園信息管道(Campus Pipeline,中文暫譯)連結。校園信息管道將會是給學生及教職員提供各種校園資訊的高速入門主幹。

 

圖書館另一個新舉措,將是購買及安裝一批效能極高的搜索器。屆時從事研究的人員只要安在辦公室,按下電腦滑鼠,便能快速檢索圖書館數據庫內的期刊文章及撮要。這些計劃將於兩三年內分階段進行。

 

優化環境

圖書館在未來兩三年內同時分期進行的,還有的環境改善計劃:增闢空間,加添更好的照明設備、自學設施、甚至更舒適悅目的傢俬。 杜國維先生 說:「我還有一個小咖啡室的構想。」但他強調,現時這個主意還未有定案。圖書館繼續存在的意義,不僅是作為書籍和期刊的收藏所,還要發展成為方便進修的自學中心。為了在這方面邁進一步, 杜國維先生 正考慮將現時二樓電算服務中心部分範圍併入圖書館內。這樣,圖書館便要重新設計,例如加建連接二、三樓的樓梯、將圖書館入口搬移、以及重新設計藏書架的佈局。但究竟所需的額外空間從那裡來呢?

 

現時,大家都理解到圖書館的空間有限,並已出現稍為擠迫的情況。圖書館今天的藏書接近80萬冊,比預計的容量多出5萬冊,但其中近四成書籍在過往三年內從未為人借閱。 杜國維先生 說這個比例在大學圖書館中並不罕見。為了紓緩擠迫的情況,圖書館規劃小組已決定將一大部分未曾被借閱的書籍及期刊合訂本,搬遷至位於沙田的藏書庫去。他強調,有關書籍及報刊仍然可供讀者借閱,亦同時會顯示在圖書館的目錄上。有需要的人士亦可以提出借閱的要求。 杜國維先生 說:「我們並不是要棄掉藏書,而是希望騰出空間開闢更多自修溫習的地方,為教職員及學生締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另外,將來圖書館亦會設置更多多媒體電腦,方便讀者使用。他心目中的圖書館新貌,跟位於銅鑼灣的中央圖書館有些相似。

 

改善服務

過往多年,圖書館一直榮膺最佳服務部門,但圖書館的同事並不以此自滿,仍然再接再勵,把服務水平更推上一層樓。杜先生說:「我們相信圖書館應該主動接觸各個學系,並幫助它們建立藏書。」隨著大學撥款愈來愈講求問責性,圖書館所購買及收藏的──無論是電子刊物或印刷品──亦趨向反映學系的教學及研究需要。為此,圖書館將會引入「科目圖書主任」(Subject Librarian中文暫譯)制度。有關制度在許多本地及海外大學相當常見,在城大也不是史無前例。圖書館已有一位專責法律圖書的主任,而 杜國維先生 亦十分滿意這個安排的效果。科目圖書主任將由現時的20名專業職員選出,一人負責一或兩個學科。科目圖書主任是各學系的主要聯絡人,責任是與學系緊密合作,確保圖書館購買的書刊能配合學系的教學需要,並不時通知學系有關圖書館可以提供的所需資料。

 

杜國維先生 說,科目圖書主任是圖書資訊方面的專家,不是學科專家。「當然,舉例說,如果數學科目圖書主任本人是數學家的話,那是最好不過的了,但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例如,法律科目圖書主任本身並不是律師,但她對法律書籍及資訊有豐富的常識。科目圖書主任的責任,是協助學系增強它們的藏書質量。他們對出版業的行情──各出版商的專業分工及新書目面世的時間──都瞭如指掌。杜先生說,圖書館已成立了科目分工制度,並即將透過學院議會公布有關安排。

 

資源問題

面對多項新規劃及新措舉,在未來幾年,圖書館要量入為出。過往,大學在圖書館書籍開支上一直十分寬鬆慷慨──每年高達5,000萬港元,其中2,000萬用在書籍上,3,000萬於學術期刊訂閱上。 杜國維先生 說,以往大學基本可以滿足任何人的任何買書申請,但今天隨著大學削減經費,這種情況已不再復見。2001-02年度,買書的經費己削至4,500萬港元,而其中的500萬元、1,200萬元及2,800萬元分別用於電腦及資訊系統、書籍和期刊的支出上。這表示書籍的支出已減省了不少,而期刊方面則仍維持過往的水平。但倘若未來一兩年的經費繼續減縮的話,圖書館便需要向學系建議刪掉期刊的訂閱數目。

 

杜先生總結,兩三年後,圖書館將會面貌一新,而提供給用者的服務亦將全面整合於校內的主要資訊系統中。屆時如本文虛擬的陳博士般安坐在辦公室獲取所需的圖書館資料,將會成為在大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