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大团队研发出简单剥离法令生物材料“重拾”压电性能

 

压电材料能应用于生物医学范畴,而假如该材料是生物兼容且可降解,对迈向真正应用可谓跨出一大步。最近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的研究团队便研发出简单的剥离方法,制备出羊小肠组织的超薄膜。该生物组织向来被认为在宏观上不具备压电性能,研究团队却发现原来在超薄的状态下,该材料会显示出压电性,加上其自然生物相容性,团隊相信將可应用於具生物医学用途的传感器、智能芯片等。

研究由来自城大机械工程学系(MNE)的助理教授杨征保博士领导,研究结果已于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van der Waals Exfoliation Processed Biopiezoelectric Submucosa Ultrathin Films〉。

压电生物材料于生物医学的应用潜力

所谓“压电”(piezoelectric),意思即是透过施加压力而产生电压。而压电生物材料(piezoelectric biomaterials)的压电效应,对生物组织有潜在的作用,例如协助组织修复、骨再生(bone regeneration)等,也可用于植入式感测器、致动器等。然而,由于成本和技术所限,探讨生物组织压电性的大部分研究,仍处于理论层面。

2021年10月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科学家David JuliusArdem Patapoutian,破解了人类痛觉和触觉的奥秘。他们证实了细胞通过名为PIEZO1和PIEZO2的蛋白的“机电耦合效应”(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来感知压力而衍生触觉。而压电效应正是机电耦合效应的其中一种,广泛存在于骨、羊毛、肌腱、和皮肤等压电生物组织。

piezoelectricity
杨征保博士研究团队成员、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卓敏,展示羊小肠粘膜下层薄膜的原材料。

另一方面,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是其中一款被广泛研究的生物组织,它是小肠的其中一层,负责支撑粘膜并连接粘膜到肌肉层。由于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在跨物种移植中并无产生不良反应,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多用作修复肌腱等组织的“支架”。但究竟小肠粘膜下层是否带有压电效应呢?

杨博士说:“上世纪日本著名科学家Eiichi Fukada的研究,便观察到小肠有直接压电效应,不过在宏观层面的压电性较弱,加上当时测量压电效应的设备技术上有局限,未能定量测出固有压电,亦未能确定产生生物压电性的原因。”

研究发现产生压电效应的关键

假如要在实际医学工程中应用小肠粘膜下层材料,首先要确定它到底能否产生压电效应,以及能否定量地测量到。于是,杨博士和团队就针对上述两点,集中钻研来自羊的小肠粘膜下层的结构,并对其生物压电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成功首次定量测定了小肠粘膜下层的固有压电效应。经反复测量后,团队更发现小肠粘膜下层产生生物压电性的关键,乃在于其富含的胶原蛋白纤维的多层级结构。

piezoelectricity
由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的小肠粘膜下层三维形貌显示出胶原蛋白原纤维。(图片来源:DOI number: 10.1002/adma.202200864)

杨博士负责指导的博士生、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卓敏进一步说:“小肠粘膜下层由数百层的胶原纤维层层交叠而成,一般厚度为几十微米。我们的研究显示,在这个厚度的层状结构中,会出现压电效应互相抵消掉的问题,因而在宏观上无法表现出压电或者只能显示出微弱的压电。我们更发现小肠粘膜下层越薄的话,就会克服压电抵消的问题,从而重现压电性,这促使我们研发出‵范德华剥离工艺’来制备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

piezoelectricity
图A为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的制备过程。图B显示未剥离的原始薄膜厚大约78.5µm。图C展示出超薄小肠粘膜下层的厚度只有100nm。图D为放在硅基底上的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图片来源:DOI number: 10.1002/adma.202200864)

超薄状态重现压电性能

团队此研究的其中一项突破,是提出了名为范德华剥离工艺(van der Waals exfoliation,vdWE)的简单方法,利用软生物组织层状结构中微弱的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即分子间作用力),通过类似制备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重复剥离方法,成功制备由单层或多层胶原纤维网絡组成、厚度只有100nm的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薄膜。而100nm这个厚度,是未进行剥离的小肠粘膜下层原始薄膜厚度的800分之一。

piezoelectricity
研究显示小肠粘膜下层薄膜的有效压电系数会随著薄膜厚度的减小而增大,直至达到饱和水平即约3.3pm/V。(图片来源:DOI number: 10.1002/adma.202200864)

然後,团队就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进行定量研究,以探测其生物压电性。杨博士总结说:“小肠粘膜下层薄膜的有效压电系数会随著薄膜厚度的减小而增大,直至达到饱和水平,即约3.3pm/V。以我们vdWE技术制备的超薄膜,其压电响应(piezoresponse)比未剥离的原始薄膜增加了20多倍。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克服了压电性抵消的问题,令我们检测出其压电性,并使压电生物软组织材料的应用成为可能。”

piezoelectricity
研究团队将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放在硅的基底上,并作应用上的研究。

此外,研究团队也设计了一个生物感测器,验证了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压电性的实际应用。小肠粘膜下层超薄膜的自然生物相容性、灵活性和压电性,使其成为植入式和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中机电微器件的理想材料选择,更是一款环保的材料。研究所提出的vdWE技术简单又环保,并可以拓展应用到各种具有范德华层状结构的生物软组织材料,例如鱼鳔和牛跟腱等。

piezoelectricity
杨征保博士研究团队成员、MNE博士生张卓敏(左)和刘世源(右),二人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二人身后的是用以观察小肠粘膜下层压电性能的原子力显微镜。

杨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来自城大机械工程学系的博士生张卓敏和刘世源为共同第一作者。城大物理学系助理教授柴愚博士、机械工程学系的博士后彭泽华博士、博士生潘其其洪颖单尧许晓特和硕士生刘秉仁亦有参与研究。

该研究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而进行。

DOI number: 10.1002/adma.202200864

本文于 “香港城大研创” 微信公众号发布。
Wechat ID: CityU_Research

 “香港城大研创” 微信公众号
 

 

 

联络资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