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舉辦「凝靜之景」- 南極之旅的科學藝術作品展覽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學生遠赴南極探險,從事藝術和科學研究,以新視角觀察了解環境與氣候的變化,並利用在當地蒐集的數據製成新媒體藝術作品。
 
城大特別以「凝靜之景」為題,舉辦學生南極之旅的科學藝術作品展覽,及在5月23日舉行展覽開幕儀式。
 
展覽在城大的地標建築物——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大樓舉行,展出的13件裝置藝術品製作過程中,運用了深度立體、自動機械、遊戲應用程式等新科技,力求以跨學科的新視角展示南極大陸備受氣候惡化破壞的現況。大樓每個露台上的LED燈也是一件展品,展現學生發送的電郵。
 
城大校董會主席胡曉明先生、校長郭位教授及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王世全教授,主持展覽開幕儀式。
 
胡曉明先生說:「這場展覽顯示城大的教育理念,也即大力鼓勵學生走出課室而從實踐中學習,並創造有利的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他又指出:「『凝靜之景』英文的意思是將電影定格,讓人可以仔細檢視某一格的細節。今次的活動正是如此,同學們南極環境變化氣候變化凝住,觀察其中細節,從中學習。」
 
城大早在2012年即開始實行「極地環境」計劃,組織一批學生前往美國加州的莫哈韋沙漠探索。學生完成旅程後舉行的展覽備受深受學界嘉許,並獲得各界觀眾讚賞,也為他們帶來發展機會。
 
南極之旅,是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勘察極地環境計劃中的一項活動,旨在鼓勵主修工程學、科學、藝術與設計等各學科的學生從事跨學科合作。獲揀選參與這項計劃的學生項目都是經由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組成的評審團評鑑篩選。
 
郭位教授指出,不同性質的學科相結合,就創造出新意。他說:「現今最有趣的一些研究課題,大多不受傳統學科的分類所局限,而是融匯及跨越學科領域的疆界,造出成績。」
 
參加南極之旅的學生先以背包旅行的方式抵達阿根廷,接著駕駛划艇、徒步行進而穿越火地群島(Tierra Del Fuego)的野外生態地帶,而後登上迄今25年來頻繁往返航行於極地的「Akademik Ioffe號」俄國科學探險船,最終抵達南極,在12天的航程,從事各學科的探索。眾學生跟隨經驗豐富的科學家,進行多項零影響的科學研究,採集了三萬多頁的資料數據,拍攝了七萬多張照片。
 
學務副校長李博亞教授認為,創意媒體學院推行「極地環境」計劃,與城大的「重探索求創新」課程正相契合。他說:「城大的『重探索求創新』課程鼓勵學生掌握已有的知識,並與他人合作而參與探索、創新、創造的過程,以求創造新的知識。」他指出:「我們認為,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令學生深刻認識到探索未知事物的真義。」
 
學生的作品將科學與藝術熔於一爐,藉助有趣的新科技展現南極的環境和氣候,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他們摒棄舊式、枯燥乏味的數據表達方式,改以藝術方式展示他們在南極採集的資料數據。
 
其中一件展品是流動裝置程式,以翻閱香港歷年舊報紙的方式,顯示全球氣候暖化對初生企鵝的影響。另一件展品將南極水中的微生物影像投射到展覽廳的圓拱天花板,微生物的基因排列則藉由音樂表現出來。此外,高懸的布料和燈光裝置,突顯出空氣中的污染。
 
展出的作品都以創意方式展示科學資訊,因此原本枯燥的數據變得具有人性,而且有香港特色。其中一件作品是360度立體電影,以全無人造光源的南極自然景色,對照尖沙咀地段號稱全球最密集的大片燈飾,給人強烈的感覺。此外,一名修讀電影製作的學生運用了七部攝影機和兩部感應器,拍攝了南極大地上空風箏滑翔表演的影片,鮮明襯托出香港高樓大廈之間的「屏風效應」。
 
同學們製作展品時,盡可能採用可循環再用或可持續使用的物料,而每件展品在展覽結束後亦可循環再用。
 
城大的「極地環境」計劃取得成功,促使社會關注環境惡化。參與計劃的學生在互聯網上得到一萬多名社交網友支持,該活動亦受到廣泛報導。他們還譜寫歌曲、製作音樂視像,為大眾唱出南極之旅的體驗。目前創意媒體學院正組織導賞團,以幫助前來參觀的中學生及關注團體。
 
這次南極之旅的費用,受益於許多贊助機構和捐款人的資助,參與的學生亦承擔部分開支。學生在網上發起群眾籌款運動,得到卡巴斯基軟件(Kaspersky Software)和Lush化妝品店(Lush Cosmetics)等大機構的捐款,成龍慈善基金會(Jackie Chan Charitable Foundation)和周杰倫投資的網站Ucann.com亦給予資助。著名的生態旅遊機構One Ocean為學生在南極的研究提供額外協助,例如協助他們與南極科學家聯絡。
 
學生作品圖片:
 
傳媒聯絡:傳訊及公關處黃錦佳(電話:3442 6121或6126 4449)或胡幗欣 (電話:3442 6819或9481 2774)
 
網頁:https://antarctica.scm.cityu.edu.hk

你可能感兴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