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博士分享「江陳會」及兩岸三地經貿前景

 

 
今年九月剛剛卸下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董事長重任的江丙坤博士今天(11月12日)應亞太台商聯合總會、遠東貿易服務中心及香港城巿大學(城大)邀請主持講座,講述他親身參與八次「江陳會」的感受,重溫台海兩岸數十年來有意義的歷史片段,同時展望兩岸三地的經濟、貿易乃至社會,今後將如何演進。演講座無虛席,提問反應熱烈。
 
自從2008年以來,海基會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促進協商,相繼簽署了18項協議,實現兩岸之間的直接雙向「三通」(即通郵與海陸直航),並簽訂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成就顯著。這幾年間,江博士在內地與台灣之間頻繁游走,成功與陳雲林先生舉行八次歷史性會談,兩位領導人的努力為台海兩岸關係開創了新的局面,並為將來兩地關係繼續正面發展,建立了良好及重要的基礎。
 
江博士親身經歷了兩岸關係的高低起伏。他把兩岸關係分為兩部分,前者自1949年開始,是對抗、緊張的局面,直到1987年時任總統的蔣經國先生開放老兵回內地探親,間接帶動台商到內地發展,兩地關係開始進入新里程;其間雖有「兩國論」及政權交替造成的緊張時刻,但已由昔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到今天來往兩地的機位「一票難求」。對江博士來說,雖然工作比以往辛苦,但能確保兩地居民「安居樂業」,感到非常欣慰。
 
ECFA及18項協議的簽定既是關係的重大突破,也見證了江博士這幾年間為兩岸三地人民所付出的努力。江博士指出,自2008年開始,兩地政府本著「協商取代對抗,合作創造雙贏」的精神,以「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態度,成功達致60年來兩岸關係最穩定、最有希望的時期。現時台灣對內地出口額已達1,200億美元。對台灣來說,這些成就不但對兩岸關係很重要,更對台灣在亞洲、甚至全球經貿環境有利。他期望有關貨品、服務及爭端解決的協議,以及其餘免關稅協定能早日簽定及落實。內地的「硬實力」與台灣的「軟實力」結合,必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果。
 
江博士指出,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成功連任、「十八大」之後,全球經貿將會穩定有序地向前發展,而ECFA及18項協議等亦為台商提供了卓越條件,有助兩岸經貿合作,而遍佈世界的台商代表台灣經濟實力的延伸。
 
演講結束前,年近八十的江博士與聽眾分享了他辭任的感想。「我一直有兩個心願,第一願是願兩岸和平,第二願是祈願兩岸同胞安居樂業,」江博士說,「今年五月海基會新大樓落成時,有人在大樓上投影了一個『滿』字,外面畫了一個缺了一個口的圓圈,寄望我繼續為兩岸和平做努力。」今年八月八日,江博士在與陳會長舉行了第八次「江陳會」,簽署了第十八二項協議後,正式榮休,可謂功高圓滿。他在結語中寄望兩岸人民共同努力,為下一代建立一個和平、安居樂業的大環境。
 
  
新聞界查詢:城大傳訊及公關處鄭誼群(電話:3442 6805或9201 8895)。
 
 

你可能感兴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