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與美、韓大學攜手 推動東亞文化研究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6月8日舉行韓國漢籍索引數據庫啟用典禮,標誌城大與美國及韓國大學推動東亞研究的合作跨入新里程。
 
城大邵逸夫圖書館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圖書館、韓國國立濟州大學、韓國景仁出版社合作,將全套三千冊的《韓國歷代文集叢書》製成首個附有漢語、現代韓語及韓語羅馬拼音索引的網絡數據庫。
 
啟用典禮以「韓國古漢籍‧東亞新文化」為主題;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領事(文化弘報官)韓在爀先生及城大學務副校長李博亞教授主持儀式。
 
李博亞教授強調成立數據庫正好展示城大致力於推動探索與研究的文化。他說:「在無邊的宇宙中,沒有區隔;在城大,我們獲得的信息也不受局限。」
 
韓先生深信數據庫必將推動香港、內地、韓國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城大圖書館館長景祥祜教授說:「這次跨地域、跨語言的合作成果,使這套內容豐富、跨越一千多年的叢書不僅在香港繁衍,而且延伸至世界各地,有助學者從不同視角發掘東亞文化的發展。」
 
啟用儀式過後,城大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濟州大學歷史系系主任鄭椙元教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圖書館Chang Jae-yong先生、城大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助理教授權赫贊博士及講師韓知延女士、景仁出版社行政總裁韓政熙先生隨即舉行座談會,講解韓國漢籍的文化歷史價值,以及其重大影響。
 
城大邵逸夫圖書館是目前全港唯一藏有《韓國歷代文集叢書》的圖書館,這部文獻總彙蒐羅完備,被喻為韓國的《四庫全書》,內容涵蓋哲學、歷史、文藝、政治、社會、經濟、軍事、地理、天文等學科,收錄七世紀至二十世紀三千餘名韓國學者的作品。
 
中國的文化、文學、歷史等領域的研究者向來珍視域外漢文古籍的重要意義。許多中國古代文獻因改朝換代或戰爭破壞而散失了,但這些珍貴的材料往往保存在周邊國家的漢文古籍中,可以彌補中國典藏的闕漏。
 
韓國的漢文古籍沒有標點,含有大量古體或異體漢字,行文及措詞都與中國古文大有差別,不易解讀。因此,城大圖書館與中國文化中心的文化及歷史專家,以及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的韓語及日語學者,通力合作歷時近三年,提取逾一百萬項書名、作者、篇名等資料,為這一套叢書製成索引,納入數據庫。
 
這些索引助讀者對古籍「解碼」,方便讀者在全套叢書中檢索資料,也有助讀者了解作品的背景。例如讀者可根據高麗王朝(918-1392)、朝鮮王朝(1392-1897)等時期搜索作品。
 
此外,協作夥伴中的美、韓兩所大學將索引翻譯成韓語羅馬拼音及現代韓語,並連接出版社製作的文本掃瞄影像,將這批珍貴資料展現於本地及海外讀者面前。
 
傳媒查詢:城大傳訊及公關處李珮珊(電話:3442 6121 或 9424 3823)。
 
 

你可能感兴趣

Back to top